银行理财“量价”起跌 投资者可提前锁定阶段性高收益理财产品
华龙网4月20日16时36分讯(记者 吴名玲)继1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小阳春”行情后,进入4月,商业银行中短期产品的价格和推出频率均出现了下降,重归常态化。但3个月及以上理财产品价格出现小幅上扬,供给量持续充足稳定。
记者浏览各大银行官网重庆地区在售理财产品发现,国有银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2%-4.9%左右,虽然个别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了6.5%,但较1季度末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有所回调。另了解到,城商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3%-5.1%左右,略高于国有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而股份制银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介于国有银行与城商行之间约为4.45%-4.85%。对此,中信银行重庆分行零售部经理蒋才华分析,短期高收益产品1季度末集中大量推出主要是受到时点性资金面较为紧张的影响,进入2季度后,这一局面呈现冲高回落的态势。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货币政策对银行理财产品价格平稳走高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但具体上升空间还有待观察。可以预见,在2017年后续3个季度中,阶段性的月末、季末、年末等时点仍会出现中短期高定价银行理财产品的集中出现”,蒋才华建议投资者可持续关注,提前做好准备。
在银行理财产品类型日益丰富的今天,一些流动性良好又能兼顾较高收益的产品值得购买。如中信银行推出的“步步高升”和“节节高”系列产品提供工作日内实时赎回,此外,其收益计算方式采取按照持有期限分档计息的模式,最短持有1天即可获得4%以上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随着持有期的增加(半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半年……),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将会稳步攀升,既能取得不错的收益,又能在阶段性高收益产品出现的时候,及时转换,可谓一举两得。
综合多方因素分析,市场利率水平走势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资金面紧张的预期正在逐步趋向于一致,传导至理财产品抬升其平均价格水平的可能性也正在得到强化。蒋才华建议,投资者在理财产品的选择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大中短期产品的配置占比。在理财产品组合中,3-6个月期限的产品目前性价比相对更高,投资者可以保持50%以上的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