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全市法院共执行兑现364.5亿元
重庆日报讯(记者 颜若雯 实习生 刘思明)今年1-11月,全市法院共执行兑现364.5亿元。这既是全市法院努力破解“执行难”交出的一份成绩单,也是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相关部门认真办理后取得的成效。
在今年初举行的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朱炳清提交了《关于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促执行的建议》。朱炳清代表认为,我市法院还应切实规范执行行为,科学设置考核体系,加强执行设施及执行人员的生活、安全等保障,执行人员应配齐并加强培训,深入挖掘联动潜力。“总之,在执行中,应‘软硬均上’”。
“执行不是法院一家之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朱炳清代表建议,相关部门要将各项惩戒制度压实、落地,从被执行人的工作、生活、社交等方方面面加以限制,全面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让他们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应有代价。
市高法院在办理该建议时进一步认识到,构建执行工作长效机制,是破解“执行难”问题的根本之策。因此,全市法院构建执行长效机制中,对内,在遵循执行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探索完善有利于确保执行案件质量、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强化相互监督制约、增强执行公信力的体制机制;对外,优化资源运用,整合社会力量,集中运用综合治理、联合惩戒、机制创新等手段,形成全方面覆盖执行的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执行大格局。
在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建设方面,全市法院通过重庆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与相关惩戒责任部门共享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引入律师、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基层群众等社会力量参与执行,采取委托审计调查、律师调查令、悬赏举报等财产调查方式,促进最大限度执行兑现,多元化解涉执矛盾纠纷。
与此同时,全市法院还运用信息化手段,从执行立案开始引入申请执行人参与执行,公开重要执行流程节点进展,倒逼执行规范。
今年8月,重庆法院社会力量参与执行工作服务平台成功研发上线,实行全面网络化运行,实现对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执行工作运行机制、流程、效果全面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