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受热捧,半年规模过万亿元释放什么信号?
其中,8只为主动权益类基金,还有1只为指数型基金。“爆款”基金该不该追呢。“‘爆款’基金频现实际上暴露了基金销售领域还存在不成熟的问题。

公募基金受热捧,半年规模过万亿元释放什么信号?

来源:新华社2020-07-07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 刘慧 潘清)上半年,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新发产品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在市场热度不断攀升的同时,“爆款”基金“吸金”能力凸显。万亿元背后释放了哪些信号?“爆款”基金该不该追呢?

新发基金半年破万亿元背后发生了什么?

市场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今年以来已成立超680只新发公募基金产品,合计募集规模超过1.06万亿元。

在我国公募基金20多年的发展史上,仅有2015年和2019年的新基金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分别达到1.33万亿元、1.43万亿元。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新发基金规模在2020年仅用半年时间就迈过万亿元大关,意味着今年全年发行规模有望刷新2019年的纪录。

值得关注的是,权益类基金成为助力新发基金规模扩张的最强推动力。从新发基金类型看,上半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募集规模分别超过1700亿元和5400亿元,权益类基金发行总规模突破7100亿元,占全部新发基金规模的67%。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认为,上半年公募基金发行火爆背后是其赚钱效应的凸显。2018年4季度以来,公募基金投研能力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权益类产品业绩出现明显增长。许多投资者发现“炒股不如买基金”,赚钱效应带动下,更多投资者对公募基金产品投入“真金白银”。

“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也有不少政策支持。”胡立峰指出,科创板、注册制等一系列改革带来更多投资机遇的同时,也对投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少股民以及潜在股民通过基金进入股市。

上海澜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香奇说:“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快速跃升的背后,中国资本市场正在逐步改变其‘散户为主’的特征,‘机构投资者时代’加速到来。”

面对“爆款”仍需“冷静”心态

在基金市场火热的上半年,发售当日结束募集的“日光基”频频出现,“爆款”基金成为许多投资者追随的焦点。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出现了11只超百亿元规模的新发基金产品,规模合计超1700亿元。其中,8只为主动权益类基金,还有1只为指数型基金。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4只百亿元基金实现“一日售罄”,展现了强大的“吸金”能力。

另一组基金销售数据也展示了市场热度:超过60只新发基金在发售第一天就因达到或超过募集上限而结束募集。随之而来的还有频频出现的低配售比例情况,10多只新发产品的配售比例甚至低于20%。

业内人士分析,市场热度的提高、明星基金经理的加持和销售渠道的优势等原因造就了这些“爆款”基金。更重要的是,“爆款”基金倾向于紧密跟随上半年的科技、消费等市场热点,契合了投资者的关注焦点。

但在胡立峰等专家看来,“爆款”基金的火热需要更多冷静的思考。

“‘爆款’基金频现实际上暴露了基金销售领域还存在不成熟的问题。”胡立峰坦言,新发基金规模应适度适中,成立之后接受市场检验。投资者最好在了解其明确的风险收益特征后,通过分期分批或者定期定额等投资方式逐步加大投资力度。

他认为,不少追捧“爆款”基金的投资者往往期望值很高,但市场没有“常胜将军”,投资者务必保持冷静的心理预期。

火爆的基金市场透露出哪些信号?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在低利率、流动性充裕、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发行火爆背后是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加快。

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居民家庭资产自改革开放开始逐步累积,配置主力从满足生活基本需求起步,到通过购买各类家庭耐用消费品提高生活水平,再到购买不动产、乘用车等“昂贵”的固定资产,目前可能正在进入金融资产配置加速的拐点。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王汉锋认为,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升级”,居民可以配置的金融产品增多,也有意愿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

而公募基金作为普通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增加金融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的确也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胡立峰认为,投资者在选择“心仪”的基金产品时要做到四个了解:了解基金产品、了解基金公司、了解市场、了解自己。

“如果愿意投资某些类型基金、某些基金经理,更好的策略是申购目前正在运作的该类型现有基金或某基金经理管理的现有产品。”胡立峰说。

他建议,更优的投资选择是构建基金组合,并根据市场情况对组合内的基金调整优化,做到“手中有基、心中无基”。看重整个组合的收益率而不是具体某只基金,专注于基金组合的中长期稳健增长。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公募基金受热捧,半年规模过万亿元释放什么信号?

2020-07-07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 刘慧 潘清)上半年,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新发产品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在市场热度不断攀升的同时,“爆款”基金“吸金”能力凸显。万亿元背后释放了哪些信号?“爆款”基金该不该追呢?

新发基金半年破万亿元背后发生了什么?

市场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今年以来已成立超680只新发公募基金产品,合计募集规模超过1.06万亿元。

在我国公募基金20多年的发展史上,仅有2015年和2019年的新基金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分别达到1.33万亿元、1.43万亿元。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新发基金规模在2020年仅用半年时间就迈过万亿元大关,意味着今年全年发行规模有望刷新2019年的纪录。

值得关注的是,权益类基金成为助力新发基金规模扩张的最强推动力。从新发基金类型看,上半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募集规模分别超过1700亿元和5400亿元,权益类基金发行总规模突破7100亿元,占全部新发基金规模的67%。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认为,上半年公募基金发行火爆背后是其赚钱效应的凸显。2018年4季度以来,公募基金投研能力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权益类产品业绩出现明显增长。许多投资者发现“炒股不如买基金”,赚钱效应带动下,更多投资者对公募基金产品投入“真金白银”。

“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也有不少政策支持。”胡立峰指出,科创板、注册制等一系列改革带来更多投资机遇的同时,也对投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少股民以及潜在股民通过基金进入股市。

上海澜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香奇说:“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快速跃升的背后,中国资本市场正在逐步改变其‘散户为主’的特征,‘机构投资者时代’加速到来。”

面对“爆款”仍需“冷静”心态

在基金市场火热的上半年,发售当日结束募集的“日光基”频频出现,“爆款”基金成为许多投资者追随的焦点。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出现了11只超百亿元规模的新发基金产品,规模合计超1700亿元。其中,8只为主动权益类基金,还有1只为指数型基金。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4只百亿元基金实现“一日售罄”,展现了强大的“吸金”能力。

另一组基金销售数据也展示了市场热度:超过60只新发基金在发售第一天就因达到或超过募集上限而结束募集。随之而来的还有频频出现的低配售比例情况,10多只新发产品的配售比例甚至低于20%。

业内人士分析,市场热度的提高、明星基金经理的加持和销售渠道的优势等原因造就了这些“爆款”基金。更重要的是,“爆款”基金倾向于紧密跟随上半年的科技、消费等市场热点,契合了投资者的关注焦点。

但在胡立峰等专家看来,“爆款”基金的火热需要更多冷静的思考。

“‘爆款’基金频现实际上暴露了基金销售领域还存在不成熟的问题。”胡立峰坦言,新发基金规模应适度适中,成立之后接受市场检验。投资者最好在了解其明确的风险收益特征后,通过分期分批或者定期定额等投资方式逐步加大投资力度。

他认为,不少追捧“爆款”基金的投资者往往期望值很高,但市场没有“常胜将军”,投资者务必保持冷静的心理预期。

火爆的基金市场透露出哪些信号?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在低利率、流动性充裕、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发行火爆背后是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加快。

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居民家庭资产自改革开放开始逐步累积,配置主力从满足生活基本需求起步,到通过购买各类家庭耐用消费品提高生活水平,再到购买不动产、乘用车等“昂贵”的固定资产,目前可能正在进入金融资产配置加速的拐点。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王汉锋认为,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升级”,居民可以配置的金融产品增多,也有意愿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

而公募基金作为普通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增加金融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的确也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胡立峰认为,投资者在选择“心仪”的基金产品时要做到四个了解:了解基金产品、了解基金公司、了解市场、了解自己。

“如果愿意投资某些类型基金、某些基金经理,更好的策略是申购目前正在运作的该类型现有基金或某基金经理管理的现有产品。”胡立峰说。

他建议,更优的投资选择是构建基金组合,并根据市场情况对组合内的基金调整优化,做到“手中有基、心中无基”。看重整个组合的收益率而不是具体某只基金,专注于基金组合的中长期稳健增长。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秋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