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在即?发行数量或增加
从产品收益来看,权益类、混合类、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递减,6月统计全市场发行的净值型产品,权益类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平均值较混合类高约30个基点。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权益类净值型产品占净值型产品发行总量的比例仅为0.72%,低于混合类净值型产品8.41%的占比。相比而言,固定收益类产品仍然占据净值型产品主阵地,今年以来,各月份发行数量占比均在90%以上。

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在即?发行数量或增加

  银行理财与广大普通投资者紧密相关,其一举一动备受关注。前不久,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到,要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其中包括支持理财子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权益类理财产品将迎来发展好时机吗?

  针对权益类理财产品的最新发展趋势,有观点认为,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发展已迎来好时机,一边是监管的鼓励,一边是投资者的需求,都是重大利好。但也有观点指出,权益类产品发行不能操之过急。那么,面对权益类理财产品可能迎来的变化,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认识?在挑选产品时,又该如何做决策?

  发行数量或增加

  当前,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行权益类产品的占比依旧较少。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权益类净值型产品占净值型产品发行总量的比例仅为0.72%,低于混合类净值型产品8.41%的占比。相比而言,固定收益类产品仍然占据净值型产品主阵地,今年以来,各月份发行数量占比均在90%以上。

  从产品收益来看,权益类、混合类、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递减,6月统计全市场发行的净值型产品,权益类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平均值较混合类高约30个基点;混合类较固定收益类高约11个基点。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理财权益类产品的发行数量与占比会增加,尤其理财子公司或将成为中坚力量。从政策层面上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可直接投资股票;同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将理财资金投资股票所对应的风险资本风险系数设置为零。

  “从完善产品种类、丰富产品体系与培育长期能力的角度来讲,银行理财子公司也需要在权益类产品上做一些起步工作。”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看来,这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对长远发展而言很有必要。他同时指出,“当下的股市也为权益类产品发行提供了一个相对好的外部环境,银行或许可以用这个难得窗口做一些尝试”。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认为,理财子公司成立一年多来,加大了对权益类资产配置的研究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这都有助于提升理财子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能力,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引导理财资金以合法形式投资资本市场,给资本市场带来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

  但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权益类产品的发行速度很难快速提升。“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发行上是以固收与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主,其在这方面的理财产品也更占优势。权益类产品的发行要依托投研能力,而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建立,还需要时间积累。”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说。

  发展掣肘也不少

  实际上,对银行及理财子公司来说,发行权益类产品仍面临多方挑战。“虽然,监管逐步放松银行公募理财投资权益市场限制,但无论从居民资产配置意愿来看,还是从银行理财实际表现来看,现阶段银行理财大规模布局权益市场依然尚早。”普益标准研究员赵璐表示。

  与赵璐持有同样观点的业内人士不在少数。归纳来看,一是与权益投资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的资管同业相比,银行理财子公司仍面临着权益投资人才不足的问题。“在期限错配打破、非标资产投资受限的背景下,加大权益类资产投资,既是理财子公司提升理财产品收益弹性、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方式,也是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有效措施。但银行理财子公司扩大权益类产品发行,存在文化冲突、人才不足、能力缺少等问题。”董希淼说。

  二是从投资者角度来看,长期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稳健型固收产品。“随着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数量及规模不断增长,且在权益类投资领域积累一定投资经验,未来理财产品权益类资产的整体配置比例会逐渐提升,不过受银行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影响,纯权益类产品发行量不会太大。”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说。

  与此同时,曾刚表示,在理财子公司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培育投资能力,还要注意投资者教育的问题。“由于过去银行理财均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因而在权益类产品发行上会有一个投资者教育的过程。比如,要对不同客户开展风险测试与风险匹配,并做好充分信息披露与投资者的风险教育等。”

  不难看到,就在6月末,受债券市场调整影响,部分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浮亏,引发社会舆论,不少普通大中型投资者均表示“难以接受”。曾刚表示:“对银行来说,需要认识到普通投资者对固收类产品出现风险均难以接受,应当思考其面对风险更大的股权类产品是否能接受呢?换言之,当产品风险差异显现后,清楚告知客户产品风险变得非常重要。”

  能力建设是关键

  对理财子公司来说,要做好权益类产品的发行,该如何找准发力点?在董希淼看来,理财子公司可从3个方面努力:一是转变观念,改变以往专注固定收益、非标资产投资的习惯与文化,推动商业银行文化与资管公司投资文化更好地磨合。二是加大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特别是具有较强投资研究能力的投研人才,如银行之前较少涉及的权益投资、另类投资方面的人才。三是构建完整的产品体系。应逐步搭建包括商品类、外汇类、权益类以及另类资产等在内的资产体系,开展对不同类型资产的针对性投资,不断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人才布局后,还需不断提升权益投资团队对宏观经济、行业投资以及具体权益投资项目的分析研判能力,提升实操经验;对于当前较火热的以FOF/MOM进军权益市场的做法,机构需形成较完整的委外机构及投顾筛选机制,并科学开展投后管理评价。”赵璐表示,区别于机构传统固收投资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权益市场投资的风控重点在于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必须先于产品发行,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产品风险,降低净值波动概率,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客户认可度。

  在业内看来,要做好权益产品发行,还要完善系统支撑,包括需能满足权益类产品分析、投资交易、调仓、预警等各类操作,以及能支撑权益类产品的销售及后续信息披露等。

  对投资者来说,在购买权益类产品时也需改变传统思路。“过往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默认是保本保收益的,但随着打破刚兑与净值化管理后,产品收益波动与非刚兑的情况会越来越多。”黄大智表示,权益类产品波动性更大、风险也更大,因此,投资者在购买时要非常注意风险,了解清楚产品风险自己是否能够承受。

  “投资权益类产品,最需要注意的是市场风险,即权益市场变动对权益产品净值波动的影响。”赵璐说,选购权益类产品时,投资者需理清产品筛选思路:第一步选平台,选择投资者自身认可的,并且投资风格相互契合的资管机构;第二步选产品、定期限,通过对资管机构的产品分析,选择自身认同且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综合产品的历史净值走势与投资经理的经验分析,并结合自身可接受的投资期限,确定所投产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钱箐旎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在即?发行数量或增加

2020-08-03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银行理财与广大普通投资者紧密相关,其一举一动备受关注。前不久,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到,要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其中包括支持理财子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权益类理财产品将迎来发展好时机吗?

  针对权益类理财产品的最新发展趋势,有观点认为,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发展已迎来好时机,一边是监管的鼓励,一边是投资者的需求,都是重大利好。但也有观点指出,权益类产品发行不能操之过急。那么,面对权益类理财产品可能迎来的变化,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认识?在挑选产品时,又该如何做决策?

  发行数量或增加

  当前,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行权益类产品的占比依旧较少。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权益类净值型产品占净值型产品发行总量的比例仅为0.72%,低于混合类净值型产品8.41%的占比。相比而言,固定收益类产品仍然占据净值型产品主阵地,今年以来,各月份发行数量占比均在90%以上。

  从产品收益来看,权益类、混合类、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递减,6月统计全市场发行的净值型产品,权益类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平均值较混合类高约30个基点;混合类较固定收益类高约11个基点。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理财权益类产品的发行数量与占比会增加,尤其理财子公司或将成为中坚力量。从政策层面上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可直接投资股票;同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将理财资金投资股票所对应的风险资本风险系数设置为零。

  “从完善产品种类、丰富产品体系与培育长期能力的角度来讲,银行理财子公司也需要在权益类产品上做一些起步工作。”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看来,这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对长远发展而言很有必要。他同时指出,“当下的股市也为权益类产品发行提供了一个相对好的外部环境,银行或许可以用这个难得窗口做一些尝试”。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认为,理财子公司成立一年多来,加大了对权益类资产配置的研究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这都有助于提升理财子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能力,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引导理财资金以合法形式投资资本市场,给资本市场带来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

  但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权益类产品的发行速度很难快速提升。“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发行上是以固收与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主,其在这方面的理财产品也更占优势。权益类产品的发行要依托投研能力,而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建立,还需要时间积累。”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说。

  发展掣肘也不少

  实际上,对银行及理财子公司来说,发行权益类产品仍面临多方挑战。“虽然,监管逐步放松银行公募理财投资权益市场限制,但无论从居民资产配置意愿来看,还是从银行理财实际表现来看,现阶段银行理财大规模布局权益市场依然尚早。”普益标准研究员赵璐表示。

  与赵璐持有同样观点的业内人士不在少数。归纳来看,一是与权益投资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的资管同业相比,银行理财子公司仍面临着权益投资人才不足的问题。“在期限错配打破、非标资产投资受限的背景下,加大权益类资产投资,既是理财子公司提升理财产品收益弹性、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方式,也是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有效措施。但银行理财子公司扩大权益类产品发行,存在文化冲突、人才不足、能力缺少等问题。”董希淼说。

  二是从投资者角度来看,长期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稳健型固收产品。“随着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数量及规模不断增长,且在权益类投资领域积累一定投资经验,未来理财产品权益类资产的整体配置比例会逐渐提升,不过受银行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影响,纯权益类产品发行量不会太大。”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说。

  与此同时,曾刚表示,在理财子公司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培育投资能力,还要注意投资者教育的问题。“由于过去银行理财均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因而在权益类产品发行上会有一个投资者教育的过程。比如,要对不同客户开展风险测试与风险匹配,并做好充分信息披露与投资者的风险教育等。”

  不难看到,就在6月末,受债券市场调整影响,部分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浮亏,引发社会舆论,不少普通大中型投资者均表示“难以接受”。曾刚表示:“对银行来说,需要认识到普通投资者对固收类产品出现风险均难以接受,应当思考其面对风险更大的股权类产品是否能接受呢?换言之,当产品风险差异显现后,清楚告知客户产品风险变得非常重要。”

  能力建设是关键

  对理财子公司来说,要做好权益类产品的发行,该如何找准发力点?在董希淼看来,理财子公司可从3个方面努力:一是转变观念,改变以往专注固定收益、非标资产投资的习惯与文化,推动商业银行文化与资管公司投资文化更好地磨合。二是加大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特别是具有较强投资研究能力的投研人才,如银行之前较少涉及的权益投资、另类投资方面的人才。三是构建完整的产品体系。应逐步搭建包括商品类、外汇类、权益类以及另类资产等在内的资产体系,开展对不同类型资产的针对性投资,不断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人才布局后,还需不断提升权益投资团队对宏观经济、行业投资以及具体权益投资项目的分析研判能力,提升实操经验;对于当前较火热的以FOF/MOM进军权益市场的做法,机构需形成较完整的委外机构及投顾筛选机制,并科学开展投后管理评价。”赵璐表示,区别于机构传统固收投资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权益市场投资的风控重点在于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必须先于产品发行,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产品风险,降低净值波动概率,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客户认可度。

  在业内看来,要做好权益产品发行,还要完善系统支撑,包括需能满足权益类产品分析、投资交易、调仓、预警等各类操作,以及能支撑权益类产品的销售及后续信息披露等。

  对投资者来说,在购买权益类产品时也需改变传统思路。“过往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默认是保本保收益的,但随着打破刚兑与净值化管理后,产品收益波动与非刚兑的情况会越来越多。”黄大智表示,权益类产品波动性更大、风险也更大,因此,投资者在购买时要非常注意风险,了解清楚产品风险自己是否能够承受。

  “投资权益类产品,最需要注意的是市场风险,即权益市场变动对权益产品净值波动的影响。”赵璐说,选购权益类产品时,投资者需理清产品筛选思路:第一步选平台,选择投资者自身认可的,并且投资风格相互契合的资管机构;第二步选产品、定期限,通过对资管机构的产品分析,选择自身认同且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综合产品的历史净值走势与投资经理的经验分析,并结合自身可接受的投资期限,确定所投产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钱箐旎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翁小荔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