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连续两年收益大年 专业人士:理性调整预期收益率
自2019年以来,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公募偏股基金产品已经连“牛”近两年。

基金连续两年收益大年 专业人士:理性调整预期收益率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0-12-04

中国经济编者按:自2019年以来,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公募偏股基金产品已经连“牛”近两年,有接近1200只偏股基金产品净值翻倍。2019年偏股基金收益率中位数达到35%,今年以来已达36.8%。对此,众多机构人士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公募基金规模的上升以及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提升,与2019年初相比,市场结构和生态发生了积极向好的变化。

但与此同时,机构也表示,2019年、2020年公募基金均取得非常出色的业绩表现,下一年估计很难复制这样的高收益。从估值情况来看,科技、消费类龙头公司的股价和估值相对来说的确在历史上比较高的位置。但和2014年、2015年相比,基本面是没有泡沫的。这其中每个行业的龙头基本面越来越强,小公司越来越弱,这背后重要的原因是A股机构化越发明显,而且这种趋势只会越来越强。

权益基金罕见连涨两年 凸显内部结构性变化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Wind数据显示,2019年1月1日以来,截至2020年12月1日收盘,创业板指数上涨115.78%,沪深300指数上涨68.30%,上证50上涨54.98%。

与此对应,公募偏股型主动产品(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净值也水涨船高。数据显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在Wind开放式基金分类下的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中,各类份额分开统计,有1196只基金区间回报超过100%。即2019年以来近两年时间内,有接近1200只基金产品净值翻倍。

中泰证券研究所李迅雷近日指出:“公募基金最近两年业绩特别好。年初以来,所有偏股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数是36.8%,这是2010年以来最高收益率水平。同时,2019年偏股型基金的中位数达35%。”

“从历史上看,公募基金连续两年收益率超过30%比较罕见,上一次还是2006年至2007年间。”李迅雷表示:“时代的天平正在向机构投资者倾斜。”

另据经济日报报道,2019年底,中国证监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2020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持续推动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多方拓展中长期资金来源,促进投资端和融资端平衡发展。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日前表示,目前已有更多长线资金配置A股,与2019年初相比,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69%,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持续提升,市场结构和生态发生了积极向好的变化。

今年以来,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提升了基金赚钱效应,成为基金规模增加的又一推手。

数据显示,2020年公募基金市场实现了管理数量和规模双增长。基金数量由去年年底的6000余只增长至7000余只,涨幅近17%。管理规模涨幅达21%,其中新发基金贡献了增长规模的绝大部分比例。截至11月30日,今年新成立基金共1320只,新基金数量突破1300只,已超过新基金单年度发行数量的历史纪录1153只(2016年全年),新成立基金规模超过2万亿元。

单看第三季度,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就达到了1.27万亿元,超过前两季度发行规模之和,创出历史新高。联泰基金金融产品部总监陈东认为,第三季度公募基金大规模发行主要得益于7月上旬股市放量上涨,7月份沪深300指数涨幅达12.75%。

市场快速上涨,以及下半年国内经济逐渐复苏带动投资信心增加,公募基金公司趁势加速发行新基金。受此影响,7月份公募基金累计发行金额高达5336.6亿元,创下了公募基金史上的单月发行纪录。

盈米基金研究院院长杨媛春表示,今年是公募基金新基金发行大年,“炒股不如买基金”的观念深入人心。

平安证券基金研究团队执行总经理贾志认为,在结构性行情下,权益基金赚钱效应明显,得到了投资者广泛认同,为公募基金资管规模提升夯实了基础。

估值与流动性担忧促使机构放低明年股市回报预期

据第一财经报道,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2019年、2020年公募基金均取得非常出色的业绩表现,下一年估计很难复制这样的高收益。

中泰证券分析师李迅雷便认为,2021年的资本市场仍然会比较繁荣,并在繁荣中走向开放,但期望公募基金继续获得30%以上的超高收益,似乎并不现实。

“虽然我们也认为整个收益空间或者说收益的结果肯定不如2019年和2020年,但是我们认为正收益还是有可能的。”北京一家头部公募权益基金经理表示。

“总之还是要放低预期,可能不会像过去两年取得这么高的回报,比如可以降低组合的整体估值水平。”一位上海公募基金经理也表示。

11月以来,顺周期板块持续表现优异,在资源板块大幅上涨之后,银行板块也走出一波行情。12月1日,银行板块再次上涨2.88%,厦门银行再度涨停。最近10个交易日厦门银行股价已累计上涨近40%,大幅跑赢大盘。

大成基金便认为,随着行业盈利的分化以及流动性环境的收敛,极致的估值分化在三季度开始收窄。2020年四季度经济复苏进程仍将持续,趋势或将延续至明年上半年。而决定2021年基本面的关键点是经济内生动力的向下拐点。由于全球经济将趋于复苏,而同时疫情和贸易摩擦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制造业回流会增加生产成本,中期来看,2021年二季度之后或迎来新的通胀周期。操作上建议寻找低估的顺周期细分行业。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顺周期行情短期仍可能延续,但大概率进入下半场,一方面周期行业单季度盈利增速见顶可能在一季度,而周期风格一般提前见顶;另一方面,各主要周期品面临冬储等累库压力;因此预计周期行情最多持续到明年春节前后。

“从估值情况来看,科技、消费类龙头公司的股价和估值相对来说的确是在历史上比较高的位置。但我们觉得和2014年、2015年的牛市相比,它的基本面是没有泡沫的。现在在高位的这批公司,确实是各行各业的龙头,未来发展情况良好,只不过确实涨得比较多,需要时间来消化。”上述北京头部公募权益基金经理进一步说道。

此外,一名华南地区公募研究总监黄光(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表示,市场结构分化越发明显,优质公司估值较贵,但每个行业的龙头基本面越来越强,小公司越来越弱。这背后重要的原因是A股机构化越发明显,而且这种趋势只会越来越强。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表示,流动性边际收紧的预期对高估值板块带来压制,而宏观经济数据向好表明生产端和需求端在改善,短期看低估值顺周期板块占优的格局有望延续。从中长期来看,内需升级和供应链补短板是主方向,代表新经济的消费和科技或是未来市场的主线。

景顺长城基金表示,经济运行逐步常态化,流动性环境必然有所改变,市场未来会面临一定估值收缩压力。今年我国资产价格复苏快于生产端,上涨有一定泡沫化特征。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对待资本市场需要精打细算、小心应对。

北京地区公募权益投资总监级人士刘清(化名)表示:“站在当前时点,看2021年的预期收益率确实很难。10%-20%是比较谨慎乐观的预期,要理性调整预期收益率。”

一位深圳地区正在发行权益产品的基金经理表示:“2021年市场或进一步分化。从战术上,我会增加价值中枢回归类配置,更加审慎评估产业成长类。同时,我会适度增配低风险、低预期收益率标的。”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基金连续两年收益大年 专业人士:理性调整预期收益率

2020-12-04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中国经济编者按:自2019年以来,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公募偏股基金产品已经连“牛”近两年,有接近1200只偏股基金产品净值翻倍。2019年偏股基金收益率中位数达到35%,今年以来已达36.8%。对此,众多机构人士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公募基金规模的上升以及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提升,与2019年初相比,市场结构和生态发生了积极向好的变化。

但与此同时,机构也表示,2019年、2020年公募基金均取得非常出色的业绩表现,下一年估计很难复制这样的高收益。从估值情况来看,科技、消费类龙头公司的股价和估值相对来说的确在历史上比较高的位置。但和2014年、2015年相比,基本面是没有泡沫的。这其中每个行业的龙头基本面越来越强,小公司越来越弱,这背后重要的原因是A股机构化越发明显,而且这种趋势只会越来越强。

权益基金罕见连涨两年 凸显内部结构性变化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Wind数据显示,2019年1月1日以来,截至2020年12月1日收盘,创业板指数上涨115.78%,沪深300指数上涨68.30%,上证50上涨54.98%。

与此对应,公募偏股型主动产品(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净值也水涨船高。数据显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在Wind开放式基金分类下的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中,各类份额分开统计,有1196只基金区间回报超过100%。即2019年以来近两年时间内,有接近1200只基金产品净值翻倍。

中泰证券研究所李迅雷近日指出:“公募基金最近两年业绩特别好。年初以来,所有偏股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数是36.8%,这是2010年以来最高收益率水平。同时,2019年偏股型基金的中位数达35%。”

“从历史上看,公募基金连续两年收益率超过30%比较罕见,上一次还是2006年至2007年间。”李迅雷表示:“时代的天平正在向机构投资者倾斜。”

另据经济日报报道,2019年底,中国证监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2020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持续推动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多方拓展中长期资金来源,促进投资端和融资端平衡发展。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日前表示,目前已有更多长线资金配置A股,与2019年初相比,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69%,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持续提升,市场结构和生态发生了积极向好的变化。

今年以来,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提升了基金赚钱效应,成为基金规模增加的又一推手。

数据显示,2020年公募基金市场实现了管理数量和规模双增长。基金数量由去年年底的6000余只增长至7000余只,涨幅近17%。管理规模涨幅达21%,其中新发基金贡献了增长规模的绝大部分比例。截至11月30日,今年新成立基金共1320只,新基金数量突破1300只,已超过新基金单年度发行数量的历史纪录1153只(2016年全年),新成立基金规模超过2万亿元。

单看第三季度,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就达到了1.27万亿元,超过前两季度发行规模之和,创出历史新高。联泰基金金融产品部总监陈东认为,第三季度公募基金大规模发行主要得益于7月上旬股市放量上涨,7月份沪深300指数涨幅达12.75%。

市场快速上涨,以及下半年国内经济逐渐复苏带动投资信心增加,公募基金公司趁势加速发行新基金。受此影响,7月份公募基金累计发行金额高达5336.6亿元,创下了公募基金史上的单月发行纪录。

盈米基金研究院院长杨媛春表示,今年是公募基金新基金发行大年,“炒股不如买基金”的观念深入人心。

平安证券基金研究团队执行总经理贾志认为,在结构性行情下,权益基金赚钱效应明显,得到了投资者广泛认同,为公募基金资管规模提升夯实了基础。

估值与流动性担忧促使机构放低明年股市回报预期

据第一财经报道,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2019年、2020年公募基金均取得非常出色的业绩表现,下一年估计很难复制这样的高收益。

中泰证券分析师李迅雷便认为,2021年的资本市场仍然会比较繁荣,并在繁荣中走向开放,但期望公募基金继续获得30%以上的超高收益,似乎并不现实。

“虽然我们也认为整个收益空间或者说收益的结果肯定不如2019年和2020年,但是我们认为正收益还是有可能的。”北京一家头部公募权益基金经理表示。

“总之还是要放低预期,可能不会像过去两年取得这么高的回报,比如可以降低组合的整体估值水平。”一位上海公募基金经理也表示。

11月以来,顺周期板块持续表现优异,在资源板块大幅上涨之后,银行板块也走出一波行情。12月1日,银行板块再次上涨2.88%,厦门银行再度涨停。最近10个交易日厦门银行股价已累计上涨近40%,大幅跑赢大盘。

大成基金便认为,随着行业盈利的分化以及流动性环境的收敛,极致的估值分化在三季度开始收窄。2020年四季度经济复苏进程仍将持续,趋势或将延续至明年上半年。而决定2021年基本面的关键点是经济内生动力的向下拐点。由于全球经济将趋于复苏,而同时疫情和贸易摩擦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制造业回流会增加生产成本,中期来看,2021年二季度之后或迎来新的通胀周期。操作上建议寻找低估的顺周期细分行业。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顺周期行情短期仍可能延续,但大概率进入下半场,一方面周期行业单季度盈利增速见顶可能在一季度,而周期风格一般提前见顶;另一方面,各主要周期品面临冬储等累库压力;因此预计周期行情最多持续到明年春节前后。

“从估值情况来看,科技、消费类龙头公司的股价和估值相对来说的确是在历史上比较高的位置。但我们觉得和2014年、2015年的牛市相比,它的基本面是没有泡沫的。现在在高位的这批公司,确实是各行各业的龙头,未来发展情况良好,只不过确实涨得比较多,需要时间来消化。”上述北京头部公募权益基金经理进一步说道。

此外,一名华南地区公募研究总监黄光(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表示,市场结构分化越发明显,优质公司估值较贵,但每个行业的龙头基本面越来越强,小公司越来越弱。这背后重要的原因是A股机构化越发明显,而且这种趋势只会越来越强。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表示,流动性边际收紧的预期对高估值板块带来压制,而宏观经济数据向好表明生产端和需求端在改善,短期看低估值顺周期板块占优的格局有望延续。从中长期来看,内需升级和供应链补短板是主方向,代表新经济的消费和科技或是未来市场的主线。

景顺长城基金表示,经济运行逐步常态化,流动性环境必然有所改变,市场未来会面临一定估值收缩压力。今年我国资产价格复苏快于生产端,上涨有一定泡沫化特征。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对待资本市场需要精打细算、小心应对。

北京地区公募权益投资总监级人士刘清(化名)表示:“站在当前时点,看2021年的预期收益率确实很难。10%-20%是比较谨慎乐观的预期,要理性调整预期收益率。”

一位深圳地区正在发行权益产品的基金经理表示:“2021年市场或进一步分化。从战术上,我会增加价值中枢回归类配置,更加审慎评估产业成长类。同时,我会适度增配低风险、低预期收益率标的。”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善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