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供销社系统实现利润517.9亿元
1月29日下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提升“832平台”运营水平,继续办好系列产销对接会,带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全国供销社系统实现利润517.9亿元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2021-01-31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30日讯 1月29日下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副主任韩立平作理事会工作报告,总结回顾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抗疫保供彰显供销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系统全力战疫情、保供给、防滞销、惠民生,统筹组织19个省级社对口支援湖北抗疫,累计集中采购湖北农产品104亿元。北京、新疆、河北、黑龙江等地疫情发生后,全力保障粮油、果蔬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积极服务春耕、“三夏”和秋冬季农业生产,化肥供应量占全社会70%。

  脱贫攻坚展现供销作为。实施助力脱贫攻坚系列工作举措,建立东西部供销合作社扶贫协作机制,全年从贫困地区购进农产品2726亿元,同比增长14.1%。全系统发展产业扶贫项目3152个,带动113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扶贫832平台”交易额超过82.5亿元,带贫益贫作用日益显现。

  化危为机凸显供销韧劲。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召开电视电话会、视频调研会、专题工作会,创新行业指导方式,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定期调度。2020年,全系统实现销售5.3万亿元、利润51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11%,经济运行呈现持续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

  聚焦主责主业,创新服务供给。坚持为农、务农、姓农,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创新服务方式,充实服务内容,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入开展,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托管土地面积1.4亿亩,同比增长41.1%;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2亿亩次,同比增长56.9%。农产品流通业务加快推进,聚焦农产品销售难题特别是疫情导致的滞销问题,加大农产品购销力度,2020年,全系统销售农产品2.2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加快推进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动。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社先后与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发文,指导全系统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活垃圾处理、废弃农膜回收、废旧家电拆解等工作。推进再生资源网络与农村环卫网络“两网融合”,已有74个地市、334个县区依托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回收治理。

  创新工作举措,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工作上优先安排,投入上重点保障,项目上更多倾斜。基层社提质扩面进展明显。采取联合社投资、财政扶持、社企共建等多种方式,改造薄弱基层社3523家,创建标杆基层社403家。2020年县及县以下基层销售和利润占比分别提高到73.1%和65.5%。农民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做强流通、仓储、加工等“后半程”服务,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1.3万家,总数达19.2万家,入社成员1516万户。推动农民合作社联合合作,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9865家。综合服务社功能更加健全。新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2.2万家,为越来越多的农民提供周到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紧扣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着力打响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自觉融入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打响服务品牌。健全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完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服务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承接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加快建设以县级社为主导、以基层社为依托的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落实好国家和地方农资储备任务,全力确保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供应。扩大服务面积,针对各地不同地理条件、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扩大土地托管面积,扩大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今年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要超过3.5亿亩次。拓展服务功能,着力做好农产品收储、烘干、加工、销售等“后半程”服务,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服务新模式。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行智慧农化服务,将现代生产要素导入供销合作社服务体系,提高为农服务科技含量。

  聚焦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开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是今年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强与中央农办、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沟通协调,加强对试点单位的统筹指导,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调研、督导,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调度,确保稳步推进实施。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对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出台专项指导意见,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条例》制定出台,力争尽快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供销合作社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传统主营业务优势,打造一批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壮大龙头企业,围绕供销合作社核心主业,集中全系统力量和资源,采取投融资、资本整合、产业培育等方式,分行业推进社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共同组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等联合开发力度。扩大产业规模。发挥社有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围绕农资、棉花、粮油、茶叶、果品、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资源,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搭建产业联盟,形成产业链更完整、供应链更稳定、价值链更高端、上下游协作更紧密的产业发展格局。鼓励系统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基地,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增值收益留在县和县以下,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深入实施“供销品牌创建行动”,挖掘系统中华老字号、驰名商标等资源,提升供销合作社品牌影响力。积极承担涉农区域公用品牌商标注册和管理运营任务。

  立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赋能县及县以下基层组织。重视和加强县级社建设,健全省、市级联合社指导帮扶县级社工作机制,用好供销合作社合作发展基金。实施县域城乡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强化“县基一体化”运营管理,统筹整合县域内供销合作社资源,实行资产管理一体化、网络运营一体化、项目建设一体化。省级社要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稳妥有序推进“县基一体化”。加快将基层社打造成乡镇为农服务综合体。巩固农资供应、日用品经营、农产品收购等传统业务,逐步拓展农村电商、快递收发、综合维修等便民服务,因地制宜发展冷藏保鲜、烘干收储、加工销售、农技推广等生产性服务,更好满足农民综合服务需求。在管理上,坚持合作制基本属性;在运营上,坚持市场化原则;在布局上,综合考虑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经济体量等因素,按照经济区域建设,确保建起来就能立得住、站得牢、可持续。2021年,要把1000家基层社打造成为农服务综合体,成为承接乡镇区域服务中心建设的主体。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充实农村综合服务社功能,联合村“两委”发展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基层社经营服务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打通乡村产业对接市场的通道。

  助力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建设,提升供销合作社流通现代化水平。积极构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发挥供销合作社流通网络沟通城乡、联结产销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网点升级改造,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市场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加快建设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培育打造一批龙头冷链物流企业。深入推进各类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积极参与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高效顺畅、联结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努力做好棉花购销工作,推动棉花高质量物流运输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方式。顺应流通变革新趋势和大众消费新变化,大力发展中央厨房、直采直供、农产品电商等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供销合作社流通网络数字化、现代化转型。打造供销合作社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链,促进家电更新消费。深入开展消费帮扶。提升“832平台”运营水平,继续办好系列产销对接会,带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2020年全国供销社系统实现利润517.9亿元

2021-01-31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30日讯 1月29日下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副主任韩立平作理事会工作报告,总结回顾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抗疫保供彰显供销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系统全力战疫情、保供给、防滞销、惠民生,统筹组织19个省级社对口支援湖北抗疫,累计集中采购湖北农产品104亿元。北京、新疆、河北、黑龙江等地疫情发生后,全力保障粮油、果蔬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积极服务春耕、“三夏”和秋冬季农业生产,化肥供应量占全社会70%。

  脱贫攻坚展现供销作为。实施助力脱贫攻坚系列工作举措,建立东西部供销合作社扶贫协作机制,全年从贫困地区购进农产品2726亿元,同比增长14.1%。全系统发展产业扶贫项目3152个,带动113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扶贫832平台”交易额超过82.5亿元,带贫益贫作用日益显现。

  化危为机凸显供销韧劲。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召开电视电话会、视频调研会、专题工作会,创新行业指导方式,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定期调度。2020年,全系统实现销售5.3万亿元、利润51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11%,经济运行呈现持续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

  聚焦主责主业,创新服务供给。坚持为农、务农、姓农,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创新服务方式,充实服务内容,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入开展,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托管土地面积1.4亿亩,同比增长41.1%;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2亿亩次,同比增长56.9%。农产品流通业务加快推进,聚焦农产品销售难题特别是疫情导致的滞销问题,加大农产品购销力度,2020年,全系统销售农产品2.2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加快推进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动。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社先后与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发文,指导全系统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活垃圾处理、废弃农膜回收、废旧家电拆解等工作。推进再生资源网络与农村环卫网络“两网融合”,已有74个地市、334个县区依托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回收治理。

  创新工作举措,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工作上优先安排,投入上重点保障,项目上更多倾斜。基层社提质扩面进展明显。采取联合社投资、财政扶持、社企共建等多种方式,改造薄弱基层社3523家,创建标杆基层社403家。2020年县及县以下基层销售和利润占比分别提高到73.1%和65.5%。农民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做强流通、仓储、加工等“后半程”服务,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1.3万家,总数达19.2万家,入社成员1516万户。推动农民合作社联合合作,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9865家。综合服务社功能更加健全。新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2.2万家,为越来越多的农民提供周到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紧扣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着力打响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自觉融入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打响服务品牌。健全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完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服务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承接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加快建设以县级社为主导、以基层社为依托的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落实好国家和地方农资储备任务,全力确保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供应。扩大服务面积,针对各地不同地理条件、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扩大土地托管面积,扩大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今年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要超过3.5亿亩次。拓展服务功能,着力做好农产品收储、烘干、加工、销售等“后半程”服务,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服务新模式。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行智慧农化服务,将现代生产要素导入供销合作社服务体系,提高为农服务科技含量。

  聚焦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开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是今年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强与中央农办、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沟通协调,加强对试点单位的统筹指导,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调研、督导,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调度,确保稳步推进实施。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对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出台专项指导意见,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条例》制定出台,力争尽快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供销合作社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传统主营业务优势,打造一批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壮大龙头企业,围绕供销合作社核心主业,集中全系统力量和资源,采取投融资、资本整合、产业培育等方式,分行业推进社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共同组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等联合开发力度。扩大产业规模。发挥社有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围绕农资、棉花、粮油、茶叶、果品、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资源,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搭建产业联盟,形成产业链更完整、供应链更稳定、价值链更高端、上下游协作更紧密的产业发展格局。鼓励系统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基地,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增值收益留在县和县以下,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深入实施“供销品牌创建行动”,挖掘系统中华老字号、驰名商标等资源,提升供销合作社品牌影响力。积极承担涉农区域公用品牌商标注册和管理运营任务。

  立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赋能县及县以下基层组织。重视和加强县级社建设,健全省、市级联合社指导帮扶县级社工作机制,用好供销合作社合作发展基金。实施县域城乡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强化“县基一体化”运营管理,统筹整合县域内供销合作社资源,实行资产管理一体化、网络运营一体化、项目建设一体化。省级社要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稳妥有序推进“县基一体化”。加快将基层社打造成乡镇为农服务综合体。巩固农资供应、日用品经营、农产品收购等传统业务,逐步拓展农村电商、快递收发、综合维修等便民服务,因地制宜发展冷藏保鲜、烘干收储、加工销售、农技推广等生产性服务,更好满足农民综合服务需求。在管理上,坚持合作制基本属性;在运营上,坚持市场化原则;在布局上,综合考虑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经济体量等因素,按照经济区域建设,确保建起来就能立得住、站得牢、可持续。2021年,要把1000家基层社打造成为农服务综合体,成为承接乡镇区域服务中心建设的主体。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充实农村综合服务社功能,联合村“两委”发展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基层社经营服务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打通乡村产业对接市场的通道。

  助力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建设,提升供销合作社流通现代化水平。积极构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发挥供销合作社流通网络沟通城乡、联结产销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网点升级改造,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市场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加快建设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培育打造一批龙头冷链物流企业。深入推进各类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积极参与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高效顺畅、联结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努力做好棉花购销工作,推动棉花高质量物流运输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方式。顺应流通变革新趋势和大众消费新变化,大力发展中央厨房、直采直供、农产品电商等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供销合作社流通网络数字化、现代化转型。打造供销合作社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链,促进家电更新消费。深入开展消费帮扶。提升“832平台”运营水平,继续办好系列产销对接会,带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善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