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张照新:乡村振兴专项债、农村经营建设用地入市等值得期待
导语:新的起点新的奋斗。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如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如何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如何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稳”字当头的货币政策将会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捍卫“房住不炒”底线,确保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健发展?如何实现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网财经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前瞻2021年“两会”热点。
中国网财经3月3日讯(记者 朱赫)在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首次被提出,并被写入了次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近期,乡村振兴再次成为了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2月21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2月25日,在国务院扶贫办基础上整体转制而来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时期,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围绕乡村振兴有哪些重要政策值得期待?如何实现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就以上问题,中国网财经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
应分地区、分政策、分人群逐步实现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如何实现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张照新认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脱贫县设立的五年过渡期,即所谓“扶上马送一程”,对脱贫地区的平稳过渡意义重大。“过去五年通过大会战的方式,实现了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但有的实际上是被动式的脱贫,如果突然撤掉帮扶政策,是没办法持续的,所以这次提出的五年过渡期至关重要。”
张照新建议,应分地区、分政策、分人群来逐步实现过渡。“首先,从地区上要分类,很多实现脱贫比较早的地区,是可以直接转向乡村振兴的,但对于一些刚实现脱贫的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相关政策还是要注重平稳过渡。其次,从政策上要分类,比如有些政策是产业发展类的政策,应该逐渐实现普惠,有些区域性的政策,可以直接转向乡村振兴,有些针对式帮扶的政策,过渡期要长一点,要十分谨慎,做到循序渐进。第三,从人群上要分类,有些人群的困难是暂时性的,可以很快实现过渡,有些一时间难以完全解决的,比如缺少劳动力的低保人群,相关政策就要维持一段时间,分门别类地逐步实现平稳过渡。”
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是提升农村软实力
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张照新认为,提升农村软实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难点。他坦言,“实际上用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难事,比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发展等。未来农村发展的难点在于软实力的提升,农民素质的提升、农村的社会治理、乡村文化和乡风文明的改善,这些是最难的,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破解农村人口困境应打通城乡人口流动“双向通道”
当前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已成普遍问题,应该如何克服现有困难,实现“破局”?张照新告诉中国网财经,实现乡村振兴是一定要有产业的,产业发展需要人,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是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提出的挑战。他认为,克服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对留在农村的人进行实用化的培训,提高素质和技能,二是要打通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通道。“过去说推动城乡人口流动,实际上是让农民能够有机会进入城市,但未来需要打通‘双向通道’,也就是城市人口流向农村的通道也要打通,让喜欢农业、喜欢农村、愿意到农村生活的人有机会进入农村,和农民享受一样的待遇。我们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变成一个开放的组织,让想走的人能走,也欢迎想来的人进来,这样才能不断有新鲜血液流入农村。”
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农村经营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值得期待
今年两会有哪些有关乡村振兴的政策值得期待?张照新告诉中国网财经,一是关于资金问题。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如何增加,在资金渠道上会不会有新的突破?他预计,今年两会可能会提出通过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或乡村振兴基金等非常规手段来增加对农村的投入。
二是关于税收政策。张照新认为,今年两会可能会提出对乡村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能减轻相关企业的负担,有利于把农业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三是关于制度改革。今年两会可能会有新的政策涉及农村经营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民宅基地的盘活。“让城市的资金进入农村,能够实现资金和土地要素的充分结合,盘活农村的资源,激活农村的发展活力,这是值得期待的。”张照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