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PPI数据印证经济稳步复苏 货币政策仍将稳字当头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随着3月份CPI、PPI的陆续公布,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再次得到印证。周茂华表示,国内需要防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胀风险,但无需过度担忧,国内物价整体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CPI、PPI数据印证经济稳步复苏 货币政策仍将稳字当头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1-04-13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随着3月份CPI、PPI的陆续公布,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再次得到印证。数据显示,3月CPI同比上涨0.4%,较上月由负转正,实现小幅增长,P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1.6%。从3月物价来看,国内农产品供需保持平稳,随着国内经济活动持续回暖,基数效应等有望推动物价温和走高,但在大宗商品价格的推动下,铜、铝等商品价格一度创出近8年新高,也引发市场对输入型通胀风险的担忧。

  专家表示,下游终端消费品供给充足、品类较为丰富、可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这就有效阻断了输入性通胀。同时,国内需求侧处于复苏阶段,并非需求过热。另外,虽然我国货币政策将持续向正常化回归,但在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的同时,短期内,“不急转弯”“稳字当头”的定调不会有根本性变化。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称,由于CPI与核心CPI仍然低迷,目前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不支持货币政策快速收紧。

   3月PPI上涨4.4% 专家:输入型通胀风险无需过度担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4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物价数据。

  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4%,较上月由负转正,实现小幅增长。猪肉价格的持续回落,使得CPI维持低位。由于去年3月物价逐渐摆脱疫情紧张状况,基数有所回落,故而推动3月CPI转正。

  3月P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1.6%。4.4%的同比涨幅,为2018年8月以来的高峰;1.6%的环比增速,为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其中,原油、铁矿石、钢铁、铜、铝等原材料涨价尤为突出。

  3月PPI环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中,3月价格上涨的有30个,上涨面达75%。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涨幅扩大,3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上涨9.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上涨5.3%,主要工业行业涨幅居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年初以来,疫苗接种提速,美国等持续加码财政刺激政策,美联储实施开放式量化宽松,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推动能源、工业材料和食品等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铜、铝等商品价格一度创出近8年新高。

  不过,居民物价指数相对温和。4月CPI同比上涨0.4%,环比下降0.5%。其中,刨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3月同比上涨0.3%,环比持平。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受春节后需求季节性回落影响,CPI环比由上月上涨0.6%转为下降0.5%。3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3.6%,影响CPI下降约0.71个百分点,为拖累CPI上涨的主因。其中,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3月猪肉价格环比下降10.9%,降幅有所扩大。春节后消费需求有所回落,牛肉、羊肉、鸡肉、鸭肉、水产品和鲜果价格均由涨转降。

  大宗商品涨价对终端消费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出行,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上涨。3月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上涨6.6%和7.3%。

  周茂华表示,从3月物价来看,国内农产品供需保持平稳,猪肉价格成为物价拖累项,国内需求复苏滞后于供给,不少行业还在削价促销。随着国内经济活动持续回暖,基数效应等有望推动物价温和走高。

  周茂华表示,国内需要防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胀风险,但无需过度担忧,国内物价整体有望保持基本稳定。下游终端消费品供给充足、品类较为丰富、可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这就有效阻断了输入性通胀。同时,国内需求侧处于复苏阶段,并非需求过热。

  周茂华认为,由于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受控,全球需求仍处于恢复期,目前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处于高位,其中铜等工业原材料价格处于8年高位,目前全球需求难以继续支持后续大幅上涨,预计PPI同比涨幅不会失控。但需要关注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下游企业利润挤压,以及对财政货币支持政策效果的削弱。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指出,金融委会议强调要保持物价稳定,央行核心关注在CPI同比增速而非PPI,需重点关注PPI上行是否传导到CPI。在缺乏需求侧刺激的前提下,今年PPI向CPI传导力度较弱,总体预计2021年CPI同比增长1.4%,全年高点为2.5%,不会触及3%的阈值。物价稳定并非今年的核心决策变量,难以触发央行加息。

   我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 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称,当前,比较明确的政策信号是货币调控放松的可能性非常小,很难回到之前降准降息的宽松状态。中国货币政策将持续向正常化回归。一方面,经济逐步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构成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涨价,海外通胀预期升温,已引起有关部门关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第五十次会议强调,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不过,在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的同时,短期内,“不急转弯”“稳字当头”的定调不会有根本性变化。

  首先,稳就业仍是首要目标。金融委会议再次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就业和保市场主体。保就业需要经济增长的支撑,这就决定了在就业形势显著改善之前,宏观政策仍将提供必要支持。目前,就业市场仍存在不小压力,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其次,消费复苏动力仍待增强。本轮经济恢复过程中,消费复苏相对滞后。今后若消费复苏加快,则可能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反之,则可能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一大隐忧。

  再者,债务风险需未雨绸缪。前期,极为充裕的流动性部分掩盖了企业部门的债务风险等问题,而随着“潮水退去”,可能会暴露更多问题。机构调查显示,不少金融业人士认为信用风险是今年比较大的风险点。化解此类风险同样需要适度的经济增长,也需要适宜的货币条件。

  此外,外部环境复杂性增强。过去几年,外部环境出现深刻变化,有些问题不是短期的,而是具有必然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取得进展,外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再次浮现。

  这意味着,当前货币调控难放松,但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大幅收紧,放松或收紧都存在“边界”,仍将稳字当头、保持定力。

  本周,我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将陆续发布,对于一季度的经济表现,业内诸多专家都认为将符合预期,但环比增速可能不高,经济复苏态势还需持续巩固。这意味着调控政策不会骤然收紧,而是维持稳步回归常态的势头。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除去基数原因,一季度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一季度出口表现比市场预期更强劲,从而拉动工业生产持续走强。此外,旅游、服务等消费逐步升温,带动消费稳步回升。”颜色说。

  “受低基数影响,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将出现两位数增长。”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强调,从环比看,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速不会太高,难有超预期表现。总体而言,一季度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符合市场预期。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PPI大幅上涨主要体现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但CPI与核心CPI仍然低迷。目前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不支持货币政策快速收紧。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CPI、PPI数据印证经济稳步复苏 货币政策仍将稳字当头

2021-04-13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随着3月份CPI、PPI的陆续公布,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再次得到印证。数据显示,3月CPI同比上涨0.4%,较上月由负转正,实现小幅增长,P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1.6%。从3月物价来看,国内农产品供需保持平稳,随着国内经济活动持续回暖,基数效应等有望推动物价温和走高,但在大宗商品价格的推动下,铜、铝等商品价格一度创出近8年新高,也引发市场对输入型通胀风险的担忧。

  专家表示,下游终端消费品供给充足、品类较为丰富、可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这就有效阻断了输入性通胀。同时,国内需求侧处于复苏阶段,并非需求过热。另外,虽然我国货币政策将持续向正常化回归,但在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的同时,短期内,“不急转弯”“稳字当头”的定调不会有根本性变化。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称,由于CPI与核心CPI仍然低迷,目前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不支持货币政策快速收紧。

   3月PPI上涨4.4% 专家:输入型通胀风险无需过度担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4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物价数据。

  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4%,较上月由负转正,实现小幅增长。猪肉价格的持续回落,使得CPI维持低位。由于去年3月物价逐渐摆脱疫情紧张状况,基数有所回落,故而推动3月CPI转正。

  3月P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1.6%。4.4%的同比涨幅,为2018年8月以来的高峰;1.6%的环比增速,为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其中,原油、铁矿石、钢铁、铜、铝等原材料涨价尤为突出。

  3月PPI环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中,3月价格上涨的有30个,上涨面达75%。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涨幅扩大,3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上涨9.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上涨5.3%,主要工业行业涨幅居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年初以来,疫苗接种提速,美国等持续加码财政刺激政策,美联储实施开放式量化宽松,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推动能源、工业材料和食品等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铜、铝等商品价格一度创出近8年新高。

  不过,居民物价指数相对温和。4月CPI同比上涨0.4%,环比下降0.5%。其中,刨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3月同比上涨0.3%,环比持平。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受春节后需求季节性回落影响,CPI环比由上月上涨0.6%转为下降0.5%。3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3.6%,影响CPI下降约0.71个百分点,为拖累CPI上涨的主因。其中,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3月猪肉价格环比下降10.9%,降幅有所扩大。春节后消费需求有所回落,牛肉、羊肉、鸡肉、鸭肉、水产品和鲜果价格均由涨转降。

  大宗商品涨价对终端消费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出行,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上涨。3月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上涨6.6%和7.3%。

  周茂华表示,从3月物价来看,国内农产品供需保持平稳,猪肉价格成为物价拖累项,国内需求复苏滞后于供给,不少行业还在削价促销。随着国内经济活动持续回暖,基数效应等有望推动物价温和走高。

  周茂华表示,国内需要防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胀风险,但无需过度担忧,国内物价整体有望保持基本稳定。下游终端消费品供给充足、品类较为丰富、可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这就有效阻断了输入性通胀。同时,国内需求侧处于复苏阶段,并非需求过热。

  周茂华认为,由于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受控,全球需求仍处于恢复期,目前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处于高位,其中铜等工业原材料价格处于8年高位,目前全球需求难以继续支持后续大幅上涨,预计PPI同比涨幅不会失控。但需要关注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下游企业利润挤压,以及对财政货币支持政策效果的削弱。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指出,金融委会议强调要保持物价稳定,央行核心关注在CPI同比增速而非PPI,需重点关注PPI上行是否传导到CPI。在缺乏需求侧刺激的前提下,今年PPI向CPI传导力度较弱,总体预计2021年CPI同比增长1.4%,全年高点为2.5%,不会触及3%的阈值。物价稳定并非今年的核心决策变量,难以触发央行加息。

   我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 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称,当前,比较明确的政策信号是货币调控放松的可能性非常小,很难回到之前降准降息的宽松状态。中国货币政策将持续向正常化回归。一方面,经济逐步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构成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涨价,海外通胀预期升温,已引起有关部门关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第五十次会议强调,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不过,在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的同时,短期内,“不急转弯”“稳字当头”的定调不会有根本性变化。

  首先,稳就业仍是首要目标。金融委会议再次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就业和保市场主体。保就业需要经济增长的支撑,这就决定了在就业形势显著改善之前,宏观政策仍将提供必要支持。目前,就业市场仍存在不小压力,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其次,消费复苏动力仍待增强。本轮经济恢复过程中,消费复苏相对滞后。今后若消费复苏加快,则可能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反之,则可能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一大隐忧。

  再者,债务风险需未雨绸缪。前期,极为充裕的流动性部分掩盖了企业部门的债务风险等问题,而随着“潮水退去”,可能会暴露更多问题。机构调查显示,不少金融业人士认为信用风险是今年比较大的风险点。化解此类风险同样需要适度的经济增长,也需要适宜的货币条件。

  此外,外部环境复杂性增强。过去几年,外部环境出现深刻变化,有些问题不是短期的,而是具有必然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取得进展,外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再次浮现。

  这意味着,当前货币调控难放松,但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大幅收紧,放松或收紧都存在“边界”,仍将稳字当头、保持定力。

  本周,我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将陆续发布,对于一季度的经济表现,业内诸多专家都认为将符合预期,但环比增速可能不高,经济复苏态势还需持续巩固。这意味着调控政策不会骤然收紧,而是维持稳步回归常态的势头。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除去基数原因,一季度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一季度出口表现比市场预期更强劲,从而拉动工业生产持续走强。此外,旅游、服务等消费逐步升温,带动消费稳步回升。”颜色说。

  “受低基数影响,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将出现两位数增长。”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强调,从环比看,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速不会太高,难有超预期表现。总体而言,一季度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符合市场预期。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PPI大幅上涨主要体现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但CPI与核心CPI仍然低迷。目前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不支持货币政策快速收紧。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翁小荔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