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出台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近年来,兴业银行坚持“输血”“造血”并举,产业扶贫、渠道扶贫、产品扶贫、定点扶贫和教育扶贫“五大扶贫体系”协同发力,探索形成具有兴业特色、行之有效的可持续金融扶贫和乡村振兴服务模式。截至2020年末,该行51个挂钩扶贫点全部脱贫“摘帽”;涉农贷款余额4439亿元,较年初新增538亿元;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合计167亿元,较年初增长14.7%,以有力行动兑现郑重承诺,为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下坚实基础。

兴业银行出台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4-2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2日9时讯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深入持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四五”开局之年,兴业银行提早谋篇布局,近日出台《兴业银行关于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绘制出该行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规划图”和“路线图”。

《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确定了该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要求与目标方向,要求举全集团之力坚定不移推动脱贫地区发展与群众生活改善,探索具有兴业特色的金融服务模式,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意见》提出,在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的同时,将其作为推动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要求,坚决执行目标不变、政策不变、队伍不变、考核不变“四个不变”的公开承诺,推动脱贫地区经济活力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与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结合兴业银行发展战略、业务特色,《意见》谋划了七个“+”的差异化工作举措,为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划定了“施工图”。

通过“区域+产业”,加大对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的规划部署、基础设施的融资支持、农民工密集用工企业的服务对接、现代农业发展的配套支持,促进农业旅游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支持脱贫地区产业“百花齐放”,变“输血”为“造血”,持续推进“银行+保险+期货”保障农民收入稳定,逐步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壮大与人口增收互促共赢。

通过“线下+线上”,进一步加大线上产品创新,并通过线上线下产品的有机融合与推广运用,综合运用“兴业普惠贷”“工业厂房贷”“税易融”等普惠小微特色产品,积极提高首贷户、信用类贷款占比,提供灵活多样的抵押方式,有效提升脱贫地区的融资效率,提升脱贫地区融资质效。

通过“绿色+普惠”,充分发挥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的专业优势和领先优势,推动与脱贫人口占比较大的省区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加大重点项目绿色支持,通过绿色项目联结贫困人口,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优势,促进普惠小微企业的生产发展与就业提升,为脱贫地区“点绿成金”,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互联网+平台”,充分运用该行信息科技优势,通过银银平台中小银行合作、电商平台“兴公益”专区、“兴动商城”等,增加对脱贫地区的金融供给与消费帮扶,让“财”进得来,让“货”出得去,延伸服务区域,拓宽帮扶渠道。

通过“扶智+扶志”,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统筹全行挂钩帮扶工作,在从脱贫之日起5年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推进定点帮扶、教育帮扶、知识帮扶等,努力提高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其中2021-2025年期间通过“兴公益慈善助学金”“关心下一代兴业奖学金”“特殊教育专项基金”“助残圆梦行动”“春蕾计划”等公益项目捐资不少于1700万元。

通过“金改区+金服云”,积极对接福建省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和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用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金服云”平台,探索推进数字化帮扶模式,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通过“风控+合规”,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在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的同时,坚持依法合规、商业可持续原则,尊重市场规律与产业规律,实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业务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兴业银行坚持“输血”“造血”并举,产业扶贫、渠道扶贫、产品扶贫、定点扶贫和教育扶贫“五大扶贫体系”协同发力,探索形成具有兴业特色、行之有效的可持续金融扶贫和乡村振兴服务模式。截至2020年末,该行51个挂钩扶贫点全部脱贫“摘帽”;涉农贷款余额4439亿元,较年初新增538亿元;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合计167亿元,较年初增长14.7%,以有力行动兑现郑重承诺,为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下坚实基础。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兴业银行出台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2021-04-22 09:24: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2日9时讯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深入持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四五”开局之年,兴业银行提早谋篇布局,近日出台《兴业银行关于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绘制出该行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规划图”和“路线图”。

《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确定了该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要求与目标方向,要求举全集团之力坚定不移推动脱贫地区发展与群众生活改善,探索具有兴业特色的金融服务模式,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意见》提出,在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的同时,将其作为推动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要求,坚决执行目标不变、政策不变、队伍不变、考核不变“四个不变”的公开承诺,推动脱贫地区经济活力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与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结合兴业银行发展战略、业务特色,《意见》谋划了七个“+”的差异化工作举措,为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划定了“施工图”。

通过“区域+产业”,加大对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的规划部署、基础设施的融资支持、农民工密集用工企业的服务对接、现代农业发展的配套支持,促进农业旅游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支持脱贫地区产业“百花齐放”,变“输血”为“造血”,持续推进“银行+保险+期货”保障农民收入稳定,逐步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壮大与人口增收互促共赢。

通过“线下+线上”,进一步加大线上产品创新,并通过线上线下产品的有机融合与推广运用,综合运用“兴业普惠贷”“工业厂房贷”“税易融”等普惠小微特色产品,积极提高首贷户、信用类贷款占比,提供灵活多样的抵押方式,有效提升脱贫地区的融资效率,提升脱贫地区融资质效。

通过“绿色+普惠”,充分发挥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的专业优势和领先优势,推动与脱贫人口占比较大的省区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加大重点项目绿色支持,通过绿色项目联结贫困人口,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优势,促进普惠小微企业的生产发展与就业提升,为脱贫地区“点绿成金”,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互联网+平台”,充分运用该行信息科技优势,通过银银平台中小银行合作、电商平台“兴公益”专区、“兴动商城”等,增加对脱贫地区的金融供给与消费帮扶,让“财”进得来,让“货”出得去,延伸服务区域,拓宽帮扶渠道。

通过“扶智+扶志”,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统筹全行挂钩帮扶工作,在从脱贫之日起5年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推进定点帮扶、教育帮扶、知识帮扶等,努力提高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其中2021-2025年期间通过“兴公益慈善助学金”“关心下一代兴业奖学金”“特殊教育专项基金”“助残圆梦行动”“春蕾计划”等公益项目捐资不少于1700万元。

通过“金改区+金服云”,积极对接福建省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和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用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金服云”平台,探索推进数字化帮扶模式,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通过“风控+合规”,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在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的同时,坚持依法合规、商业可持续原则,尊重市场规律与产业规律,实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业务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兴业银行坚持“输血”“造血”并举,产业扶贫、渠道扶贫、产品扶贫、定点扶贫和教育扶贫“五大扶贫体系”协同发力,探索形成具有兴业特色、行之有效的可持续金融扶贫和乡村振兴服务模式。截至2020年末,该行51个挂钩扶贫点全部脱贫“摘帽”;涉农贷款余额4439亿元,较年初新增538亿元;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合计167亿元,较年初增长14.7%,以有力行动兑现郑重承诺,为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下坚实基础。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秋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