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重庆分行:固本开源引注金融“活水”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1日9时讯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入渝23年来,浦发银行重庆分行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的目标,加快结构调整转型步伐,切实践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该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全面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金融特色产品 构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新格局
作为我国绿色金融领域的先行者,近年来,浦发银行重庆分行在总行指导下,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企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力打造绿色低碳银行,连续3年获重庆市银行业协会“年度社会责任绿色金融奖”。截至2020年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近30亿元,重点推动“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成功为“九龙外滩广场片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PPP项目融资,助推重庆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生态屏障。
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浦发银行重庆分行做好供应链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着重加大对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关键领域核心企业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公司信贷、贸易融资、支付结算、债券等金融工具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例如,该行一直致力于做深汽车供应链业务,扩大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范围,做强重庆优势产业。目前汽车金融业务已累计服务客户数130余户。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则能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当前,重庆正全面深入贯彻“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等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产城融合理念,加快提升产业能级、优化城市功能。
浦发银行重庆分行紧跟重大战略部署,创新金融产品,为重庆市产城融合项目提供了全方位、全链条式的综合金融服务,助力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期,该行首笔“产城融合”贷款顺利落地沙坪坝区某产业园,将进一步加速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践行“增量 扩面 减费” 精准滴灌支持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中富有活力的细胞,也是金融活水需要精准滴灌的地方。浦发银行重庆分行深入贯彻关于改进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推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要求,积极落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助力。据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浦发银行重庆分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幅14.66%,贷款户数较年初增幅22%,普惠小微信贷计划年度完成率达到101%。
在持续“增量”的同时,浦发银行重庆分行还着重在“扩面”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首贷”客户的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0年末,该行小微企业“首贷”新增客户数68户,小微首贷客户占比15.08%。
此外,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贵”难题,浦发银行重庆分行深入做好“减费”大文章,连续出台多项措施,在确保落实“两禁两限”收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各环节的收费管理。如为小微企业全面减免资产评估费、财产保险费、强制执行公证费等费用,不断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20年末,该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19年下降0.25个百分点;2021年第一季度较2020年末又下降0.31个百分点;2020年6月以来,已累计承担小微企业资产评估费超过90万元,融资财产保险费超过114万元。
今年该行还通过继续落实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极大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经营资金压力。截至3月31日,办理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金额近23亿元,占已到期贷款的24.18%;办理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付息金额0.38亿元。
推进数字化转型 有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直以来,浦发银行重庆分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科技引领,打造一流数字生态银行”的发展战略,在运用技术力量降低银行经营成本的同时,发挥数字化先行优势,提高金融产品供给效能,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增强金融服务获得感。该行稳步推进“全景银行”建设,从客户体验、赋能增信、价值共创等维度,建设数字化客户经营体系,推动产业数字金融业务创新升级,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依托核心企业、电商平台,浦发银行重庆分行推出企业在线融资平台,打造“场景化、平台化、批量化、 N+l+N” 的经营模式。面向中小微民营企业推出“e企行”,提供在线财务、在线进销存等云端在线服务,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降低经营成本和市场拓展能力。
该行还主动对接各类政府数据平台,重点针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创企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等优质小微客群打造在线融资产品,通过“在线保理”“在线福费廷”“在线贴现”等产品,为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小微客户提供了“1+N”综合金融服务。
据介绍,未来浦发银行重庆分行在数字化转型中将重点加快实现“五个转变”,即从产品思维向客户体验思维转变、从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从功能导向向场景导向转变、从单一获客向批量获客转变、从线上线下分离向永远在线、线上线下协同转变,持续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