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2012-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 年均增长5.7%
2012-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年均增长5.7%。国家财力的日益壮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财政部:2012-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 年均增长5.7%

来源:中国财经2021-07-31

  中国网财经7月30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刘昆,副部长许宏才、朱忠明介绍财政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财政部部长 刘昆:首先,我代表财政部向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国财政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财政部做具体服务保障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财政部门坚决牢记“国之大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2-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年均增长5.7%。国家财力的日益壮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一是科学调控促发展。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连续十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顺应经济发展变化和市场主体急需丰富政策内涵,合理确定赤字率水平,扩大政府投资规模,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相机预调微调、“精准滴灌”,有效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2021年,为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超过7000亿元。同时,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积极财政政策的精准实施,有效有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关键推创新。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财政部门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完善政策机制。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从4452.63亿元增长到9321亿元,十年共计7.07万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着力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突破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问题。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

  三是统筹推进补短板。协调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财政部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12-2021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从4.54万亿元增加到8.34万亿元,年均增幅为7%,并向财政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从1.2万亿元增加到2.5万亿元,年均增长8.5%,支持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研究出台支持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等财税政策。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

  四是兜牢底线保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财政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力支持脱贫攻坚,2012-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6896亿元,2021年安排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561亿元,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加大对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支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持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2012-2021年的十年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教育支出从2.12万亿元增长到3.82万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从2268.35亿元增长到4179.8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1.26万亿元增长到3.44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从8058亿元增长到18659亿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五是绿色发展强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财政部门坚决践行生态文明,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大力支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2012-2021年,全国财政节能环保支出从2963.46亿元增长到6305.37亿元,年均增长8.8%,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效果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空气治理和林业生态建设为例,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8.3%,优良天数比例为87%,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六是系统集成抓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财政部门积极发挥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蹄疾步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加快建立,税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创新建立并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2021年,涉及的中央财政资金规模达2.8万亿元,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从上半年情况看,直达机制运行有序有效,为基层落实“六保”任务及时补充了财力,为市场主体克服困难及时提供了支持。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财政部门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提质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进一步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解决好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积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财政经济稳健运行可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财政部:2012-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 年均增长5.7%

2021-07-31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中国网财经7月30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刘昆,副部长许宏才、朱忠明介绍财政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财政部部长 刘昆:首先,我代表财政部向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国财政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财政部做具体服务保障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财政部门坚决牢记“国之大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2-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年均增长5.7%。国家财力的日益壮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一是科学调控促发展。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连续十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顺应经济发展变化和市场主体急需丰富政策内涵,合理确定赤字率水平,扩大政府投资规模,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相机预调微调、“精准滴灌”,有效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2021年,为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超过7000亿元。同时,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积极财政政策的精准实施,有效有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关键推创新。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财政部门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完善政策机制。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从4452.63亿元增长到9321亿元,十年共计7.07万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着力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突破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问题。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

  三是统筹推进补短板。协调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财政部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12-2021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从4.54万亿元增加到8.34万亿元,年均增幅为7%,并向财政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从1.2万亿元增加到2.5万亿元,年均增长8.5%,支持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研究出台支持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等财税政策。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

  四是兜牢底线保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财政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力支持脱贫攻坚,2012-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6896亿元,2021年安排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561亿元,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加大对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支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持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2012-2021年的十年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教育支出从2.12万亿元增长到3.82万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从2268.35亿元增长到4179.8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1.26万亿元增长到3.44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从8058亿元增长到18659亿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五是绿色发展强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财政部门坚决践行生态文明,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大力支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2012-2021年,全国财政节能环保支出从2963.46亿元增长到6305.37亿元,年均增长8.8%,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效果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空气治理和林业生态建设为例,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8.3%,优良天数比例为87%,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六是系统集成抓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财政部门积极发挥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蹄疾步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加快建立,税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创新建立并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2021年,涉及的中央财政资金规模达2.8万亿元,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从上半年情况看,直达机制运行有序有效,为基层落实“六保”任务及时补充了财力,为市场主体克服困难及时提供了支持。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财政部门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提质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进一步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解决好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积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财政经济稳健运行可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秋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