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加快 “固收+”热度渐起
资管新规打破理财市场的刚性兑付,在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的趋势下,近两年的存款“搬家”让不少投资者纷纷转寻更为合适的理财替代产品。
记者注意到,瞄准这一巨大需求,理财市场上悄然出现一个新赛道:“固收+”。因能满足低风险偏好与相对高收益需求,受到稳健型投资者关注,在市场上热度渐起。
“固收+”产品数量明显增多
“固收+”,即是由“固收”和“+”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的。 “固收”部分通常配置的是风险低、收益相对稳定的优质债券类资产,其主要功能就是降低风险、稳定收益,是“固收+”产品的主力军。
而“+”是为了在债券资产的基础上增强收益的,这部分通常包括了股票投资、打新、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可转债、定增等,多种风格、多种策略灵活选择。
从产品公开资料来看,目前,市面上发行的“固收+”产品各有特点。例如,汇华理财发行的“汇华理财-汇理12月封闭2021034”产品,“+”的部分为打新,以不高于20%的仓位参与新股申购;招银理财的“招睿全球资产动量系列”产品则主打固收+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本金绝大部分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做好收益打底和防守。
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截止7月末,银行新发行的混合类理财数量有1680只,比去年全年多出近50%,较同期增长394%。也就是说,银行混合类理财撑起了“固收+”产品市场的半边天。
资管新规下的“新赛道”
在业内看来,相比市场上波动较大、风险较高的权益型产品,“固收+”力争在承受更低波动的情况下取得更高收益的目标,特别是在当前市场持续震荡、中风险资产备受青睐的大环境下,“固收+”的投资性价比相对突出。
《2021中国“固收+”资产配置报告》白皮书显示,海外经验表明,低利率时代各资管机构为维持收益,均会提高股票资产、另类投资等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打新、定增等策略与传统资产相关性较低,都为“固收+”产品净值增加了稳定性。叠加资管新规背景下行业转型加速,投资者需求从过去刚兑型理财产品中大量释放,需要寻找新的稳定回报类产品,“固收+”市场前景广阔。
普益标准认为,固收+多资产的理财产品具有收益较高、相对稳定的优势。以低风险客户群为主流的银行为控制组合风险、使组合收益更为稳定,以债券资产作为底仓、辅以多资产配置策略有望成为“固收+”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趋势,但这需要银行具备一定的多资产配置、研究能力,尤其是补足在权益类资产投资上的短板。
新闻多一点
银行理财仍是居民打理“钱袋子”主要途径
个人投资者达6114万人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运行平稳。
其中,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有序推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1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高达20.39万亿元,占比79.03%,较今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1.75个百分点和23.90个百分点。
从发行和收益角度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累计新发产品2.55万只,累计募集资金62.41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37.51亿元。
从数据来看,银行理财仍是居民投资理财的主要途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6137.73万个,较年初增长47.45%,同比增长137.71%,其中个人投资者达6114.09万人,较年初增加1965.99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不断深入,保本保收益的产品将不复存在,对此,投资者应及时转变投资理念,提高对投资风险的研判能力以及对理财机构的选择能力。
上游新闻记者 郭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