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运行呈现新特征,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稳步推进。

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1-12-06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运行呈现新特征,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稳步推进。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我国银行、企业等民间部门持有的对外资产比重相应提升,目前已成为我国对外资金运用的主体,6月末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形式的资产分别占我国对外资产的27%、11%和24%。

为什么要鼓励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将一部分外汇资源由国家集中持有转为民间分散持有,有助于建立开放型经济和提高外汇资源使用效率。从外汇市场建设、汇率市场化和自由浮动等角度看,私人部门应该更多地持有对外资产,实现“藏汇于民”。2015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有涨有跌呈现双向波动,企业和银行也就是民间部门持汇意愿也在逐渐增强。

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有助于优化我国对外投资及收益的结构。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对外投资,有利于市场“这只手”更好发挥作用,继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高水平开放作出积极贡献。

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有助于民间部门提升对外资产负债的匹配度。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各类投资414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证券投资分别增长18%和31%,体现了境内主体多元化配置资产的需求;对外存贷款等其他投资增长2.8倍,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快速增长态势,在境内外币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境内主体自主调节资产负债配置,平衡了其他项目资金流入,有助于国际收支自主平衡。

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有助于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更加稳固。去年以来,在国内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推动下,跨境资本双向流动更加活跃。总的来看,我国国际收支已经从“双顺差”走向大体均衡。未来,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

2021-12-06 06:30:55 来源: 0 条评论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运行呈现新特征,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稳步推进。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我国银行、企业等民间部门持有的对外资产比重相应提升,目前已成为我国对外资金运用的主体,6月末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形式的资产分别占我国对外资产的27%、11%和24%。

为什么要鼓励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将一部分外汇资源由国家集中持有转为民间分散持有,有助于建立开放型经济和提高外汇资源使用效率。从外汇市场建设、汇率市场化和自由浮动等角度看,私人部门应该更多地持有对外资产,实现“藏汇于民”。2015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有涨有跌呈现双向波动,企业和银行也就是民间部门持汇意愿也在逐渐增强。

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有助于优化我国对外投资及收益的结构。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对外投资,有利于市场“这只手”更好发挥作用,继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高水平开放作出积极贡献。

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有助于民间部门提升对外资产负债的匹配度。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各类投资414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证券投资分别增长18%和31%,体现了境内主体多元化配置资产的需求;对外存贷款等其他投资增长2.8倍,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快速增长态势,在境内外币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境内主体自主调节资产负债配置,平衡了其他项目资金流入,有助于国际收支自主平衡。

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有助于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更加稳固。去年以来,在国内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推动下,跨境资本双向流动更加活跃。总的来看,我国国际收支已经从“双顺差”走向大体均衡。未来,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秋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