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信贷优化纾困防风险
今年以来,银行业通过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信贷结构调整,稳妥有序化解风险,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银行业在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下一步,需按照稳字当头的要求,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积极防范化解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信贷资金结构优化
12月24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四季度例会提出,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有所加大,前10月,各项贷款新增17.9万亿元,同比多增783亿元。
华创证券研究所研报分析认为,今年信贷流向有以下显著特点:制造业新增贷款增长迅速,绿色贷款增长明显,地产占信贷额度全方位减少。
今年以来,制造业贷款融资明显增多。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0个月,制造业贷款新增2.3万亿元,已超过2020年全年增量,其中82.6%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另外,绿色信贷增速“亮眼”。截至9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14.0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以上。
“与此同时,绿色信贷资产质量保持整体良好,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不良水平。绿色信贷环境效益逐步显现,按照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21家主要银行机构预计每年节约标准煤超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7亿吨。”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王朝弟表示,绿色信贷的发展不但有助于金融机构优化资产结构、促进金融业提质升级,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减排效果。
从流向看,今年信贷最显著的特征是“结构优化”,信贷资金并非大水漫灌,而是有进有退、有保有压。在坚持“房住不炒”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贷款出现增速放缓、占比下降的态势。
据市场机构统计,房地产贷款占信贷额度全方位减少。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较去年同期减少1.2万亿元。整体看,银行业营收对房地产的依赖度明显降低。
加大民营小微企业纾困力度
受疫情影响,部分民营小微企业遇到下游市场萎靡、订单不断减少的困境,面临现金流短缺。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银行业一方面保持民营小微企业贷款高速增长,促进融资“增量”“扩面”,另一方面持续减费让利,推动服务成本“降价”。
今年前10个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9.7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较年初增长27.6%;前10个月,民营企业贷款新增5万亿元,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发放企业类贷款的比重为53.5%,较年初上升1.8个百分点,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户数同比增长28.2%。
现实中,由于缺乏抵押物,一些民营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取贷款。为此,各方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大力发展信用贷款,民营企业信用贷款比重持续上升。截至今年9月末,商业银行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占比达14.7%,较2018年末上升5.3个百分点。
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民营小微企业贷款成本持续下降。前10个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化利率5.7%,较年初下降0.1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利率5.32%,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
“为推动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不断降低,一是要求银行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模式、担保方式以及实际风险水平等因素科学定价。二是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要求机构坚持审核第一还款来源,把主业突出、财务稳健、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信用良好作为授信主要依据,合理提高信用贷款比重。三是加大减费让利力度,持续规范银行信贷、增信和考核环节收费管理及行为,严肃查处资金空转套利、违规推高企业融资成本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努力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周转成本,要求银行机构主动对接企业续贷需求,研发推广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等产品,有效满足企业接续融资需求。”王朝弟介绍。
王朝弟表示,银保监会高度重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我们要求银行机构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
持续防范化解风险
一年来,监管部门打出“组合拳”,通过深化改革防范和化解风险,尤其注重对薄弱环节的风险防范和化解。《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银行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履职评价办法(试行)》《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银行机构公司治理的相关监管制度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化解风险改革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印发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指导意见,按照“一省一策”的原则,持续深化省联社改革等,推动各项改革举措不断走向深入。除此之外,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等活动,公布四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披露典型案件警示教育各家机构,对行业股权和关联交易进行专项整治等,多措并举,注重标本兼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持久战。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虽然目前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要警惕金融局部风险对经济金融大局稳定的挑战。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比较关键的是要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以及稳妥处置大型实体企业的相关债务风险。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梅婷建议,要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积极按照市场化原则化解和处置相关风险。融资平台破产重整和清算是一种市场化的隐性债务化解途径,能对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进行隔离,避免债务风险过度集中在财政部门。
对于相关实体企业的债务风险,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研报认为,目前银行系统用于抵御风险的资源较为充裕,尤其是大中型银行有较强的信贷风险抵御能力。研报认为,房地产相关风险对银行业影响可控,风险管理审慎、拨备充足的优质银行更能抵御相关风险,但部分对风险房企敞口较大、拨备不够充足的中小银行可能面临一定压力,需持续关注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