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00只银行理财产品“破净”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启动自购稳投资者信心
期,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破净”。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28日,除未公布净值的产品外,共有2231只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

超2000只银行理财产品“破净”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启动自购稳投资者信心

来源:中国网财经2022-03-30

中国网财经3月29日讯(记者 王金瑞)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破净”。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28日,除未公布净值的产品外,共有2231只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此前纷纷发文,向投资者说明近期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原因。另外,光大理财、南银理财、中邮理财相继发布公告称,运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

业内专家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理财产品破净主要还是市场的原因,从机构角度来讲,下一步要更好地发挥中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发挥长期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该做好信息的沟通,稳定投资者的信心。

逾2000只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

中国网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28日,除未公布净值的产品外,共有2231只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

不久前,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纷纷以“致投资者的一封信”等形式,向投资者详细说明近期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原因。工银理财发文称,近期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了一定回撤,主要还是受到国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共振调整的影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称,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数量有所增加与资本市场波动加剧有联系,主要是部分理财产品底层资产配置的资产波动剧烈。一般来说,宏观政策、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因素,都会对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产生影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过去一段时间理财产品破净主要还是市场的原因,是系统性的,不是单个机构的行为,从机构角度来讲,下一步要更好地发挥中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发挥长期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该做好信息的沟通,稳定投资者的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启动自购模式。光大理财、南银理财、中邮理财近期相继发布公告称,基于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运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

具体来看,3月23日晚间,光大理财发布公告称,将增持本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以自有资金不超过2亿元投资本公司发行的阳光红股票型和阳光橙混合型理财产品;3月24日,南银理财发布公告称,已投入公司自有资金约5亿元用于认购/申购旗下理财产品;3月26日,中邮理财发布公告显示,已将自有资金约6.5 亿元申购本公司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并计划择机申购本公司旗下管理的混合类(财富鑫鑫向荣、鸿元系列)及固收+(鸿锦系列)理财产品。

“自购行为向投资者传递一定的积极信号。”曾刚表示,近期银行理财公司针对一些权益类产品,或者混合类产品,进行自有资金的购买,都是在更好发挥长期投资者的作用,也向市场投资人传递信心。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自购”动作具有信号意义,主要传递出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坚定信心,稳定投资者的预期。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理财公司跟进该举措。

专家:投资者需树立理性投资的理念

3月15日,为进一步引导广大投资者树立正确的理财产品投资观念,中国银行业协会曾发布《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保护倡议书》,提出引导投资者深化对理财产品的理解以及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坚持奉行“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理念等倡议。

交银理财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提到:“‘真净值’时代,并不意味着理财产品风险的提升,而是赋予了投资者更加直观面对市场机遇,寻求价值投资的机会。”

汇华理财在致投资者一文中称:“投资是一门学问,也是处世。面对纷繁复杂的投资环境,面对激烈震荡的市场风云,我们愿意和所有投资者一样,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面如平湖。”

曾刚表示,对投资人来讲,不必过度关注短期的波动,因为过度关注短期波动而基于短期波动进行决策的话,可能不利于长期的回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投资者要逐步树立一种理性投资的理念,要清楚风险是由自己承担的,所以最好根据风险和收益的匹配状况,选择符合自己风险偏好的产品;另一方面,确实也要逐步地树立中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不要简单为短期的过度波动,去进行一些短期的行为。

周茂华表示,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理财净值化转型,净值波动增大,可能面临波动损失也可能获得超预期收益。投资者需要关注理财产品底层资产,选择与自身风险匹配的资产,平衡好收益与风险。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超2000只银行理财产品“破净”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启动自购稳投资者信心

2022-03-30 06:30:43 来源:

中国网财经3月29日讯(记者 王金瑞)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破净”。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28日,除未公布净值的产品外,共有2231只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此前纷纷发文,向投资者说明近期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原因。另外,光大理财、南银理财、中邮理财相继发布公告称,运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

业内专家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理财产品破净主要还是市场的原因,从机构角度来讲,下一步要更好地发挥中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发挥长期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该做好信息的沟通,稳定投资者的信心。

逾2000只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

中国网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28日,除未公布净值的产品外,共有2231只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

不久前,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纷纷以“致投资者的一封信”等形式,向投资者详细说明近期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原因。工银理财发文称,近期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了一定回撤,主要还是受到国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共振调整的影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称,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数量有所增加与资本市场波动加剧有联系,主要是部分理财产品底层资产配置的资产波动剧烈。一般来说,宏观政策、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因素,都会对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产生影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过去一段时间理财产品破净主要还是市场的原因,是系统性的,不是单个机构的行为,从机构角度来讲,下一步要更好地发挥中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发挥长期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该做好信息的沟通,稳定投资者的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启动自购模式。光大理财、南银理财、中邮理财近期相继发布公告称,基于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运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

具体来看,3月23日晚间,光大理财发布公告称,将增持本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以自有资金不超过2亿元投资本公司发行的阳光红股票型和阳光橙混合型理财产品;3月24日,南银理财发布公告称,已投入公司自有资金约5亿元用于认购/申购旗下理财产品;3月26日,中邮理财发布公告显示,已将自有资金约6.5 亿元申购本公司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并计划择机申购本公司旗下管理的混合类(财富鑫鑫向荣、鸿元系列)及固收+(鸿锦系列)理财产品。

“自购行为向投资者传递一定的积极信号。”曾刚表示,近期银行理财公司针对一些权益类产品,或者混合类产品,进行自有资金的购买,都是在更好发挥长期投资者的作用,也向市场投资人传递信心。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自购”动作具有信号意义,主要传递出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坚定信心,稳定投资者的预期。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理财公司跟进该举措。

专家:投资者需树立理性投资的理念

3月15日,为进一步引导广大投资者树立正确的理财产品投资观念,中国银行业协会曾发布《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保护倡议书》,提出引导投资者深化对理财产品的理解以及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坚持奉行“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理念等倡议。

交银理财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提到:“‘真净值’时代,并不意味着理财产品风险的提升,而是赋予了投资者更加直观面对市场机遇,寻求价值投资的机会。”

汇华理财在致投资者一文中称:“投资是一门学问,也是处世。面对纷繁复杂的投资环境,面对激烈震荡的市场风云,我们愿意和所有投资者一样,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面如平湖。”

曾刚表示,对投资人来讲,不必过度关注短期的波动,因为过度关注短期波动而基于短期波动进行决策的话,可能不利于长期的回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投资者要逐步树立一种理性投资的理念,要清楚风险是由自己承担的,所以最好根据风险和收益的匹配状况,选择符合自己风险偏好的产品;另一方面,确实也要逐步地树立中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不要简单为短期的过度波动,去进行一些短期的行为。

周茂华表示,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理财净值化转型,净值波动增大,可能面临波动损失也可能获得超预期收益。投资者需要关注理财产品底层资产,选择与自身风险匹配的资产,平衡好收益与风险。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佩兰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