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碳账户要叫好又叫座
近段时间以来,包括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内,部分商业银行探索推出了“碳账户”。总之,作为一种金融服务创新,商业银行推出个人“碳账户”,将金融服务与用户行为在碳减排目标下进行链接,既有助于在全社会宣导绿色低碳理念,也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自身金融服务场景。

个人碳账户要叫好又叫座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2-04-09

  近段时间以来,包括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内,部分商业银行探索推出了“碳账户”。从目前实践看,与“碳账户”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大致上有两类,一类是企业“碳账户”,一类是个人“碳账户”。

  在企业“碳账户”下,企业办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可形成对应的碳积分。个人“碳账户”,则可与相应的金融服务挂钩,在额度、利率、期限、流程等方面享有一定优惠。相比企业,个人碳金融总体规模较小,但示范意义较大。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推出个人“碳账户”具有三方面积极意义。一是有助于提高全面绿色消费意识。“碳账户”作为工具,将用户生活场景中的碳减排行为换算为银行账户中的积分,积分累计到一定数量可用于换取相应权益,引导用户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习惯,增强全社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意识。

  二是有助于银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碳账户”作为载体,探索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碳减排核算可计量、可验证,在引导用户的同时将对银行形成约束,进而促进银行逐步降低碳排放,使各类经营管理行为更绿色低碳。

  三是有助于拓展金融服务场景。“碳账户”作为入口,与相应的金融服务权益挂钩,吸引用户归集相应的金融业务和行为数据,开拓用户营销服务的新场景,掌握用户与碳减排相关行为数据,还将使银行更好地了解客户。

  总之,作为一种金融服务创新,商业银行推出个人“碳账户”,将金融服务与用户行为在碳减排目标下进行链接,既有助于在全社会宣导绿色低碳理念,也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自身金融服务场景。

  但是,银行个人“碳账户”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碳账户”如何开立尚无相应的制度办法可以依照;碳减排行为如何计量并转换为“碳账户”积分,缺乏具体标准;“碳账户”在小范围试点,尚未被社会公众所了解和接受,等等。

  在我国加快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应采取进一步措施,完善与个人“碳账户”相关的制度安排,鼓励商业银行与社会公众更多参与到碳减排行动中来,进而加快构建面向全社会的碳普惠体系。

  让个人“碳账户”行稳致远,需要多方发力。金融管理部门适时制定银行个人“碳账户”相关制度,尝试推出银行个人“碳账户”全国团体标准,为银行业发展“碳账户”提供支持和参考。商业银行应进一步丰富个人“碳账户”相关应用,将用户衣食住行用等多种场景纳入,并匹配尽量多样的金融服务权益,让“碳账户”既叫好又叫座。此外,还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持续向全社会普及“碳账户”的作用和权益,吸引和鼓励更多公众参与,形成规模效应和口碑效应。

  (作者董希淼 系秦农银行首席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个人碳账户要叫好又叫座

2022-04-09 06:30:42 来源:

  近段时间以来,包括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内,部分商业银行探索推出了“碳账户”。从目前实践看,与“碳账户”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大致上有两类,一类是企业“碳账户”,一类是个人“碳账户”。

  在企业“碳账户”下,企业办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可形成对应的碳积分。个人“碳账户”,则可与相应的金融服务挂钩,在额度、利率、期限、流程等方面享有一定优惠。相比企业,个人碳金融总体规模较小,但示范意义较大。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推出个人“碳账户”具有三方面积极意义。一是有助于提高全面绿色消费意识。“碳账户”作为工具,将用户生活场景中的碳减排行为换算为银行账户中的积分,积分累计到一定数量可用于换取相应权益,引导用户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习惯,增强全社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意识。

  二是有助于银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碳账户”作为载体,探索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碳减排核算可计量、可验证,在引导用户的同时将对银行形成约束,进而促进银行逐步降低碳排放,使各类经营管理行为更绿色低碳。

  三是有助于拓展金融服务场景。“碳账户”作为入口,与相应的金融服务权益挂钩,吸引用户归集相应的金融业务和行为数据,开拓用户营销服务的新场景,掌握用户与碳减排相关行为数据,还将使银行更好地了解客户。

  总之,作为一种金融服务创新,商业银行推出个人“碳账户”,将金融服务与用户行为在碳减排目标下进行链接,既有助于在全社会宣导绿色低碳理念,也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自身金融服务场景。

  但是,银行个人“碳账户”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碳账户”如何开立尚无相应的制度办法可以依照;碳减排行为如何计量并转换为“碳账户”积分,缺乏具体标准;“碳账户”在小范围试点,尚未被社会公众所了解和接受,等等。

  在我国加快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应采取进一步措施,完善与个人“碳账户”相关的制度安排,鼓励商业银行与社会公众更多参与到碳减排行动中来,进而加快构建面向全社会的碳普惠体系。

  让个人“碳账户”行稳致远,需要多方发力。金融管理部门适时制定银行个人“碳账户”相关制度,尝试推出银行个人“碳账户”全国团体标准,为银行业发展“碳账户”提供支持和参考。商业银行应进一步丰富个人“碳账户”相关应用,将用户衣食住行用等多种场景纳入,并匹配尽量多样的金融服务权益,让“碳账户”既叫好又叫座。此外,还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持续向全社会普及“碳账户”的作用和权益,吸引和鼓励更多公众参与,形成规模效应和口碑效应。

  (作者董希淼 系秦农银行首席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翁小荔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