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练内功求发展
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的管理难度正在加大。

银行理财练内功求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2-04-18

银行理财净值波动加剧,扰动着投资者预期。今年3月,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银行理财“破净”数量一度高达1734款,在已披露净值数据的产品中占比15%。对此,多家上市银行负责人表示,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的管理难度正在加大,理财公司必须修炼内功,特别加强风险防控水平、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同时,要更加注重与投资者沟通,稳定投资者的预期与信心。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把握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红利、资本市场日益壮大的机遇,打造适配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的产品系列,力争为广大客户获取长期稳健的回报。”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郑国雨说。

注意积累“安全垫”

日前,兴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兴银理财发布公告称,将以自有资金约10亿元投资该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至此,继光大银行、南京银行、邮储银行之后,出手自购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已达四家。

以上自购行为的背景,源于银行理财市场近期出现大幅波动,部分产品跌破净值,这让早已习惯保本保息的投资者一时难以适应。“目前,投资者尚未完全改变刚性兑付的观念,相较于基金、信托产品的波动,投资者对银行理财波动的容忍度更低。”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林立说。

“银行理财净值回撤,主要受国内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共振调整的影响,主因是国际环境和突发事件带来的外部冲击。”郑国雨说。具体来看,全球流动性趋紧,美国股票、债券市场波动加剧,海外市场对A股和债券市场形成一定压力;同时,俄乌地缘冲突加剧了全球的通胀担忧,强烈冲击着国际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快速上升。

尽管地缘冲突影响不小,但这不能成为银行理财净值剧烈波动的“借口”。多家上市银行负责人均表示,接下来必须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加强风险防控,注重积累“安全垫”。

首先,要坚持稳健策略,总体以固定收益类投资为主,发挥好该类资产的“安全垫”“压舱石”作用,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提升银行理财净值的稳定性。

当前,个人投资者是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他们的风险偏好仍相对较低。《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截至2021年末,个人投资者8067.23万人,占比高达99.23%,他们的风险偏好更趋稳健,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均有所上升。

其次,加强穿透监测和预警,密切关注底层资产质量,有效控制风险敞口。同时,理财公司还要充分揭示产品风险,坚持合规销售,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锤炼投研“金刚钻”

多位业内人士预判,随着银行理财估值方法的改变,其净值波动或将更加明显,这愈发考验着理财公司的投资研究能力、资产配置水平。接下来,理财公司必须将投研能力作为自己的“金刚钻”。

“资管新规、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后,银行理财投资的资产要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这样一来,底层资产的变化会快速传导至理财产品的净值表现,净值波动将更加敏感,特别是在股票、债券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理财产品的净值会跟随市场同频共振。”林立说。

实际上,估值方法的改变反而为理财公司修炼内功提供了良好契机。多家上市银行负责人表示,加强理财公司的核心能力建设势在必行。在新估值方法下,银行理财兼顾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的难度增加,这将倒逼理财公司提升投研水平、完善投研体系、巩固投资架构、夯实运营体系,由此才能为投资者创造稳定、可持续的财务回报。

与公募基金相比,银行理财的投研能力相对较弱。接下来,理财公司该如何固优势、补短板?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理财公司应持续提高资产配置的专业性、效率性和灵活性,发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发挥汇集中长期资金、灵活配置资产、穿越周期波动的功能作用,抓住投资者对财富保值增值的巨大刚需,满足投资者平衡风险与收益的需求。

一方面,继续巩固债券投资的比较优势。针对固定收益类市场,银行理财可在降低投资久期、严控风险的同时,加大力度投资一年以内存单等资产,或投资高等级城投债,持续提升固定收益。

另一方面,增强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能力与水平。银行理财应灵活优化投资结构与方向,持续把握稳增长政策、市场热点板块等获利机会。

“此外,银行理财产品还应突出客户陪伴。”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说,要从“前端交易驱动”转向“全流程陪伴服务”,更好地帮助客户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实现“客银双赢”。

多元投资“固实体”

银行理财规范、转型的初衷,是让资金更精准地对接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缩短投融资链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资管新规”发布前,影子银行风险曾一度高企,导致直接融资间接化,不仅抬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还不断积聚金融风险。众所周知,开展银行信贷业务必须满足严格的监管要求,如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指标等,但这些打着理财名号的影子银行业务却绕开了信贷监管,将本该投向技术创新、科技研发领域的大量资金,投向了具有足额抵押品的成熟传统行业,增加了金融机构和宏观经济的隐性杠杆。

近年来经过持续整治,影子银行风险拆解工作已取得实效。与此同时,符合新规的银行理财正在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如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更加精准地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缩短了融资链条、降低了融资成本。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产品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5万亿元,约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8%。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理财投资资产的标准化程度日益提高,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资金投资债券类资产21.33万亿元,占比68.39%,较“资管新规”发布时增加了19.43个百分点。

从投资领域看,2021年,银行理财投向绿色债券的规模超2200亿元,投向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扶贫等专项债券的规模超12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3万亿元,累计募集ESG(环境、社会、治理)主题理财产品超600亿元,募集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主题理财产品超600亿元。

此外,银行理财还优化了产品结构、拉长了投资期限,为市场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资管新规”发布时,全市场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38天,2021年12月则大幅增长至481天。

“接下来,农银理财将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服务力度,通过债券投资、项目投资、定向增发等多种渠道,进一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林立说,目前农行县域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已超9000亿元,占比超4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银行理财练内功求发展

2022-04-18 06:30:10 来源:

银行理财净值波动加剧,扰动着投资者预期。今年3月,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银行理财“破净”数量一度高达1734款,在已披露净值数据的产品中占比15%。对此,多家上市银行负责人表示,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的管理难度正在加大,理财公司必须修炼内功,特别加强风险防控水平、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同时,要更加注重与投资者沟通,稳定投资者的预期与信心。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把握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红利、资本市场日益壮大的机遇,打造适配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的产品系列,力争为广大客户获取长期稳健的回报。”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郑国雨说。

注意积累“安全垫”

日前,兴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兴银理财发布公告称,将以自有资金约10亿元投资该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至此,继光大银行、南京银行、邮储银行之后,出手自购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已达四家。

以上自购行为的背景,源于银行理财市场近期出现大幅波动,部分产品跌破净值,这让早已习惯保本保息的投资者一时难以适应。“目前,投资者尚未完全改变刚性兑付的观念,相较于基金、信托产品的波动,投资者对银行理财波动的容忍度更低。”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林立说。

“银行理财净值回撤,主要受国内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共振调整的影响,主因是国际环境和突发事件带来的外部冲击。”郑国雨说。具体来看,全球流动性趋紧,美国股票、债券市场波动加剧,海外市场对A股和债券市场形成一定压力;同时,俄乌地缘冲突加剧了全球的通胀担忧,强烈冲击着国际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快速上升。

尽管地缘冲突影响不小,但这不能成为银行理财净值剧烈波动的“借口”。多家上市银行负责人均表示,接下来必须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加强风险防控,注重积累“安全垫”。

首先,要坚持稳健策略,总体以固定收益类投资为主,发挥好该类资产的“安全垫”“压舱石”作用,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提升银行理财净值的稳定性。

当前,个人投资者是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他们的风险偏好仍相对较低。《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截至2021年末,个人投资者8067.23万人,占比高达99.23%,他们的风险偏好更趋稳健,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均有所上升。

其次,加强穿透监测和预警,密切关注底层资产质量,有效控制风险敞口。同时,理财公司还要充分揭示产品风险,坚持合规销售,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锤炼投研“金刚钻”

多位业内人士预判,随着银行理财估值方法的改变,其净值波动或将更加明显,这愈发考验着理财公司的投资研究能力、资产配置水平。接下来,理财公司必须将投研能力作为自己的“金刚钻”。

“资管新规、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后,银行理财投资的资产要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这样一来,底层资产的变化会快速传导至理财产品的净值表现,净值波动将更加敏感,特别是在股票、债券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理财产品的净值会跟随市场同频共振。”林立说。

实际上,估值方法的改变反而为理财公司修炼内功提供了良好契机。多家上市银行负责人表示,加强理财公司的核心能力建设势在必行。在新估值方法下,银行理财兼顾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的难度增加,这将倒逼理财公司提升投研水平、完善投研体系、巩固投资架构、夯实运营体系,由此才能为投资者创造稳定、可持续的财务回报。

与公募基金相比,银行理财的投研能力相对较弱。接下来,理财公司该如何固优势、补短板?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理财公司应持续提高资产配置的专业性、效率性和灵活性,发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发挥汇集中长期资金、灵活配置资产、穿越周期波动的功能作用,抓住投资者对财富保值增值的巨大刚需,满足投资者平衡风险与收益的需求。

一方面,继续巩固债券投资的比较优势。针对固定收益类市场,银行理财可在降低投资久期、严控风险的同时,加大力度投资一年以内存单等资产,或投资高等级城投债,持续提升固定收益。

另一方面,增强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能力与水平。银行理财应灵活优化投资结构与方向,持续把握稳增长政策、市场热点板块等获利机会。

“此外,银行理财产品还应突出客户陪伴。”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说,要从“前端交易驱动”转向“全流程陪伴服务”,更好地帮助客户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实现“客银双赢”。

多元投资“固实体”

银行理财规范、转型的初衷,是让资金更精准地对接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缩短投融资链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资管新规”发布前,影子银行风险曾一度高企,导致直接融资间接化,不仅抬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还不断积聚金融风险。众所周知,开展银行信贷业务必须满足严格的监管要求,如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指标等,但这些打着理财名号的影子银行业务却绕开了信贷监管,将本该投向技术创新、科技研发领域的大量资金,投向了具有足额抵押品的成熟传统行业,增加了金融机构和宏观经济的隐性杠杆。

近年来经过持续整治,影子银行风险拆解工作已取得实效。与此同时,符合新规的银行理财正在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如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更加精准地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缩短了融资链条、降低了融资成本。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产品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5万亿元,约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8%。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理财投资资产的标准化程度日益提高,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资金投资债券类资产21.33万亿元,占比68.39%,较“资管新规”发布时增加了19.43个百分点。

从投资领域看,2021年,银行理财投向绿色债券的规模超2200亿元,投向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扶贫等专项债券的规模超12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3万亿元,累计募集ESG(环境、社会、治理)主题理财产品超600亿元,募集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主题理财产品超600亿元。

此外,银行理财还优化了产品结构、拉长了投资期限,为市场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资管新规”发布时,全市场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38天,2021年12月则大幅增长至481天。

“接下来,农银理财将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服务力度,通过债券投资、项目投资、定向增发等多种渠道,进一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林立说,目前农行县域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已超9000亿元,占比超4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佩兰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