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要统筹增产增收
财政支农,关键要提高政策效能,与产业同频共振,从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财政支农要统筹增产增收

财政支农,关键要提高政策效能,与产业同频共振,从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农业补贴效能,要在稳存量基础上着力优增量,把激励性补贴与功能性补贴相结合。同时,地方也要加大“三农”投入,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此外,财政要与金融、保险协调联动,从而帮助农民抵御风险。

近日,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支持夏收和秋播生产,缓解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不久前,为稳定蔗农收益,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在广西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这是创新财政支农机制的有效探索,也让人们思考财政如何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农业发展是国际通行做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强调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最重要的莫过于财政政策。对我国来说,农业要发展,投入是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要真金白银地投。近年来,中央始终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财政支农力度只增不减,推动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连年丰收。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期,呈现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的特点。一方面,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高,小农户和新主体并存;另一方面,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自然和市场风险加大。针对此,财政支农,就要通过直接支出、税收、补贴、政府采购等手段调节工农城乡利益关系,统筹兼顾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

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两大主题。“保供给”“保收益”总体是统一、可兼顾的,但有时难免也会有冲突。相对二三产业而言,农业天然是弱质产业,但重要农产品又有很大的外部性,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既要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抓住农业的“主形态”,保障农产品供给,也要统筹考虑市场走势和生产形势,确保农民的基本合理收益,给农民吃下“定心丸”。

财政支农,关键要提高政策效能,与产业同频共振,从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农要立足于基本国情。现阶段,与发达国家搞补贴竞争,单纯依靠增加补贴来保障农业供给,既超出了财政承受能力,也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主要还是靠市场作用。对我国来说,提高农业补贴效能,要在稳存量基础上着力优增量,把激励性补贴与功能性补贴相结合,聚焦产业链各主体发展的共同需要,探索适应不同主体特点的支持模式。

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地方也要加大“三农”投入,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夯实农业产业基础。一是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改变以往“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城”的情况,服务于乡村振兴,尤其是强化农田、种业等基础支撑。二是目前各级政府批准设立的农业农村领域政府投资基金已有较大规模,应重视质量和效益,针对以往“周期长、投入大、回报低”的问题,因地制宜探索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进乡村产业融合。

财政要与金融、保险协调联动,从而帮助农民抵御风险。以财政与保险协调联动为例,要以覆盖农业生产总成本或种植收入为目标,探索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农业保险是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过去传统的政策性农险保障水平低,是因为仅能覆盖直接的物化成本。随着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赔付额与完全成本差距拉大,农民觉得“不解渴”。去年以来,我国在产粮大县对三大主粮、在广西对糖料蔗实施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关键在于财政资金补助农民保费。下一步,可在更多重要农产品和主产区扩大实施范围,在财政资金撬动下,寻找较高赔付水平与较合理保费投入的平衡,以此支持农业和农民。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财政支农要统筹增产增收

2022-05-24 06:30:01 来源:

财政支农,关键要提高政策效能,与产业同频共振,从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农业补贴效能,要在稳存量基础上着力优增量,把激励性补贴与功能性补贴相结合。同时,地方也要加大“三农”投入,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此外,财政要与金融、保险协调联动,从而帮助农民抵御风险。

近日,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支持夏收和秋播生产,缓解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不久前,为稳定蔗农收益,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在广西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这是创新财政支农机制的有效探索,也让人们思考财政如何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农业发展是国际通行做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强调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最重要的莫过于财政政策。对我国来说,农业要发展,投入是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要真金白银地投。近年来,中央始终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财政支农力度只增不减,推动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连年丰收。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期,呈现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的特点。一方面,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高,小农户和新主体并存;另一方面,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自然和市场风险加大。针对此,财政支农,就要通过直接支出、税收、补贴、政府采购等手段调节工农城乡利益关系,统筹兼顾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

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两大主题。“保供给”“保收益”总体是统一、可兼顾的,但有时难免也会有冲突。相对二三产业而言,农业天然是弱质产业,但重要农产品又有很大的外部性,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既要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抓住农业的“主形态”,保障农产品供给,也要统筹考虑市场走势和生产形势,确保农民的基本合理收益,给农民吃下“定心丸”。

财政支农,关键要提高政策效能,与产业同频共振,从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农要立足于基本国情。现阶段,与发达国家搞补贴竞争,单纯依靠增加补贴来保障农业供给,既超出了财政承受能力,也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主要还是靠市场作用。对我国来说,提高农业补贴效能,要在稳存量基础上着力优增量,把激励性补贴与功能性补贴相结合,聚焦产业链各主体发展的共同需要,探索适应不同主体特点的支持模式。

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地方也要加大“三农”投入,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夯实农业产业基础。一是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改变以往“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城”的情况,服务于乡村振兴,尤其是强化农田、种业等基础支撑。二是目前各级政府批准设立的农业农村领域政府投资基金已有较大规模,应重视质量和效益,针对以往“周期长、投入大、回报低”的问题,因地制宜探索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进乡村产业融合。

财政要与金融、保险协调联动,从而帮助农民抵御风险。以财政与保险协调联动为例,要以覆盖农业生产总成本或种植收入为目标,探索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农业保险是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过去传统的政策性农险保障水平低,是因为仅能覆盖直接的物化成本。随着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赔付额与完全成本差距拉大,农民觉得“不解渴”。去年以来,我国在产粮大县对三大主粮、在广西对糖料蔗实施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关键在于财政资金补助农民保费。下一步,可在更多重要农产品和主产区扩大实施范围,在财政资金撬动下,寻找较高赔付水平与较合理保费投入的平衡,以此支持农业和农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秋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