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绿色低碳产业稳健发展
首先,推动产业产品升级减碳。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低碳、零碳和负碳产业,推动高碳产业和低碳产业动能转换,把产业结构调“轻”、碳排放量变“低”。其次,促进用能用料源头减碳。再次,加快技术创新应用减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可再生能源制备和储运、零碳流程重塑等领域,整合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和工艺的研发攻关与应用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适用性的绿色低碳技术群。

力推绿色低碳产业稳健发展

日前召开的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以“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协商议政,对于如何进一步高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覆盖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涉及生产、生活、生态多个维度。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我国产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任务。对此,应充分统筹协调,着力推动构建绿色低碳产业多层次的发展空间。

我国产业规模庞大、产业体系齐全,但产业结构偏重、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含碳量偏高及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压力较大。一方面,“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的基本国情,产业领域能源供给主要依靠煤和煤电;另一方面,一部分高耗能产品属于国家战略原材料,对市场供给稳定、产业体系完整和经济稳步增长有重要支撑作用,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因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黑绿不接”引发“拉闸限电”“用能紧缺”,因高碳产业和低碳产业动能转换接续不畅导致经济增长大幅下行,因运动式减碳造成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或引发“绿色通胀”等问题风险。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多管齐下推动我国产业稳中有进,加快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首先,推动产业产品升级减碳。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低碳、零碳和负碳产业,推动高碳产业和低碳产业动能转换,把产业结构调“轻”、碳排放量变“低”。加快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高耗能行业改造步伐,推动更多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依托市场机制倒逼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产能逐步退出市场。鼓励应用绿色低碳生产工艺技术的行业领先企业做大做强,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产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促进用能用料源头减碳。以非化石电力替代传统煤电,循序渐进推动新旧能源间优化组合和有序替代,对资源条件优势地区给予“煤改气”支持,鼓励地方和企业通过自建分布式光伏、绿电绿证交易等方式提高电力消费结构中非化石占比。加快用能设施电气化改造,适度增加富氢原料比重。开发和利用生物质等绿色低碳新材料,通过绿色原料转型实现根本性减碳。

再次,加快技术创新应用减碳。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在于技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可再生能源制备和储运、零碳流程重塑等领域,整合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和工艺的研发攻关与应用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适用性的绿色低碳技术群。加强对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模式、产品标准和管理经验,推动低碳技术以较低成本在行业广泛应用。

最后,发展精细治理安全减碳。要科学分解减排任务和碳排放指标,分领域分步骤有序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要树牢底线思维,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对“双碳”工作可能给能源、资源、产业、就业、金融等方面造成影响的前瞻研究,形成系统性风险应对方案。要加强精细管理,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低碳理念、技术和方法,加快数字化转型,建立全流程的减排管控模式,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竞争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洪群联)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力推绿色低碳产业稳健发展

2022-07-01 16:03:35 来源:

日前召开的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以“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协商议政,对于如何进一步高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覆盖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涉及生产、生活、生态多个维度。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我国产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任务。对此,应充分统筹协调,着力推动构建绿色低碳产业多层次的发展空间。

我国产业规模庞大、产业体系齐全,但产业结构偏重、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含碳量偏高及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压力较大。一方面,“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的基本国情,产业领域能源供给主要依靠煤和煤电;另一方面,一部分高耗能产品属于国家战略原材料,对市场供给稳定、产业体系完整和经济稳步增长有重要支撑作用,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因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黑绿不接”引发“拉闸限电”“用能紧缺”,因高碳产业和低碳产业动能转换接续不畅导致经济增长大幅下行,因运动式减碳造成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或引发“绿色通胀”等问题风险。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多管齐下推动我国产业稳中有进,加快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首先,推动产业产品升级减碳。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低碳、零碳和负碳产业,推动高碳产业和低碳产业动能转换,把产业结构调“轻”、碳排放量变“低”。加快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高耗能行业改造步伐,推动更多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依托市场机制倒逼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产能逐步退出市场。鼓励应用绿色低碳生产工艺技术的行业领先企业做大做强,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产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促进用能用料源头减碳。以非化石电力替代传统煤电,循序渐进推动新旧能源间优化组合和有序替代,对资源条件优势地区给予“煤改气”支持,鼓励地方和企业通过自建分布式光伏、绿电绿证交易等方式提高电力消费结构中非化石占比。加快用能设施电气化改造,适度增加富氢原料比重。开发和利用生物质等绿色低碳新材料,通过绿色原料转型实现根本性减碳。

再次,加快技术创新应用减碳。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在于技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可再生能源制备和储运、零碳流程重塑等领域,整合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和工艺的研发攻关与应用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适用性的绿色低碳技术群。加强对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模式、产品标准和管理经验,推动低碳技术以较低成本在行业广泛应用。

最后,发展精细治理安全减碳。要科学分解减排任务和碳排放指标,分领域分步骤有序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要树牢底线思维,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对“双碳”工作可能给能源、资源、产业、就业、金融等方面造成影响的前瞻研究,形成系统性风险应对方案。要加强精细管理,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低碳理念、技术和方法,加快数字化转型,建立全流程的减排管控模式,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竞争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洪群联)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翁小荔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