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2035年国家公路网总规模约46.1万公里
《规划》提出了国家公路网到2035年的布局方案,总规模约46.1万公里。

国家发改委:2035年国家公路网总规模约46.1万公里

来源:澎湃新闻2022-07-13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国家公路网规划》(下称“《规划》”)。

7月12日,在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兼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了《规划》的总体情况。

谈及《规划》的出台背景,孟玮表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实施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近年来,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国家公路网实现快速发展,总体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同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对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作了部署安排。国家公路网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路网中的骨架,必须进一步提高网络质量效益,优化提升供给,紧密空间联系,夯实筑牢国民经济循环底盘,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国家公路网的规划与建设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说,主通道能力还存在不足、城市群都市圈区域网络不够完善、路网覆盖深度不充分、路网韧性和安全应急保障能力还需提高、与其他运输方式统筹融合衔接不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绿色智慧发展水平不高等。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补齐上述短板弱项,要求首先从规划层面入手,从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对国家公路网的布局进行优化完善,指导国家公路高质量建设。

关于《规划》的主要内容,孟玮表示,《规划》提出了国家公路网到2035年的布局方案,总规模约46.1万公里。

在国家高速公路网方面,明确了“维持总体稳定、实现有效连接、强化通道能力、提升路网效率”的总体思路。“维持总体稳定”是指保持原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和框架总体稳定,优化部分路线走向,避让生态保护区域和环境敏感区域;“实现有效连接”是指补充连接城区人口10万以上市县、重要陆路边境口岸;“强化通道能力”是指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为重点,强化城市群及重点城市间的通道能力;“提升路网效率”是指补强城市群内部城际通道、临边快速通道,增设都市圈环线,增加提高路网效率和韧性的部分路线。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里程约16.2万公里,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6条地区环线、12条都市圈环线、30条城市绕城环线、31条并行线、163条联络线组成,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5.8万公里,其中含扩容改造约3万公里。

在普通国道网方面,明确了“主体保留、局部优化,补充完善、增强韧性”的总体工作思路。“主体保留、局部优化”是指以既有普通国道网为主体,优化路线走向,强化顺直连接、改善城市过境线路、避让生态保护区域和环境敏感区域;“补充完善、增强韧性”是指补充连接县级节点、陆路边境口岸、重要景区和交通枢纽等,补强地市间通道、沿边沿海公路及并行线,增加提高路网效率和韧性的部分路线。普通国道网规划总里程约29.9万公里,由12条首都放射线、47条北南纵线、60条东西横线,以及182条联络线组成,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11万公里。

规划实施后,国家公路将依然保持“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两个层次,普通国道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关于《规划》的实施要求,孟玮表示,为高质量推动国家公路网建设,《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实施要求:一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强调对通道资源、存量资源、土地资源统筹利用,并提出了具体举措和要求。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调国家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出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公路。三是注重创新赋能发展,强调国家公路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转型,提出推动制修订相关标准,适应数字化发展需要。四是注重与产业融合发展,强调发展通道经济、提升服务区品质,提升公路对沿线经济产业带动作用。五是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节奏。

《规划》是指导新时期国家公路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印发实施将对我国公路交通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加快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国家发改委:2035年国家公路网总规模约46.1万公里

2022-07-13 06:30:04 来源: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国家公路网规划》(下称“《规划》”)。

7月12日,在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兼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了《规划》的总体情况。

谈及《规划》的出台背景,孟玮表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实施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近年来,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国家公路网实现快速发展,总体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同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对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作了部署安排。国家公路网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路网中的骨架,必须进一步提高网络质量效益,优化提升供给,紧密空间联系,夯实筑牢国民经济循环底盘,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国家公路网的规划与建设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说,主通道能力还存在不足、城市群都市圈区域网络不够完善、路网覆盖深度不充分、路网韧性和安全应急保障能力还需提高、与其他运输方式统筹融合衔接不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绿色智慧发展水平不高等。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补齐上述短板弱项,要求首先从规划层面入手,从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对国家公路网的布局进行优化完善,指导国家公路高质量建设。

关于《规划》的主要内容,孟玮表示,《规划》提出了国家公路网到2035年的布局方案,总规模约46.1万公里。

在国家高速公路网方面,明确了“维持总体稳定、实现有效连接、强化通道能力、提升路网效率”的总体思路。“维持总体稳定”是指保持原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和框架总体稳定,优化部分路线走向,避让生态保护区域和环境敏感区域;“实现有效连接”是指补充连接城区人口10万以上市县、重要陆路边境口岸;“强化通道能力”是指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为重点,强化城市群及重点城市间的通道能力;“提升路网效率”是指补强城市群内部城际通道、临边快速通道,增设都市圈环线,增加提高路网效率和韧性的部分路线。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里程约16.2万公里,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6条地区环线、12条都市圈环线、30条城市绕城环线、31条并行线、163条联络线组成,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5.8万公里,其中含扩容改造约3万公里。

在普通国道网方面,明确了“主体保留、局部优化,补充完善、增强韧性”的总体工作思路。“主体保留、局部优化”是指以既有普通国道网为主体,优化路线走向,强化顺直连接、改善城市过境线路、避让生态保护区域和环境敏感区域;“补充完善、增强韧性”是指补充连接县级节点、陆路边境口岸、重要景区和交通枢纽等,补强地市间通道、沿边沿海公路及并行线,增加提高路网效率和韧性的部分路线。普通国道网规划总里程约29.9万公里,由12条首都放射线、47条北南纵线、60条东西横线,以及182条联络线组成,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11万公里。

规划实施后,国家公路将依然保持“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两个层次,普通国道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关于《规划》的实施要求,孟玮表示,为高质量推动国家公路网建设,《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实施要求:一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强调对通道资源、存量资源、土地资源统筹利用,并提出了具体举措和要求。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调国家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出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公路。三是注重创新赋能发展,强调国家公路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转型,提出推动制修订相关标准,适应数字化发展需要。四是注重与产业融合发展,强调发展通道经济、提升服务区品质,提升公路对沿线经济产业带动作用。五是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节奏。

《规划》是指导新时期国家公路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印发实施将对我国公路交通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加快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翁小荔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