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工业稳健发展,夯实中国制造根基
补短板、谋创新、促转型,装备工业稳健发展,不断筑牢中国制造根基。

装备工业稳健发展,夯实中国制造根基

来源:新华社2022-09-08

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记者 张辛欣)2012年至2021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始终保持中高速;至2021年底,装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0.51万家,比2012年增长近45.30%;造船三大指标保持领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近日工信部举行的“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系列数据折射我国装备工业十年来走过的非凡历程。

装备工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备工业发展。补短板、谋创新、促转型,装备工业稳健发展,不断筑牢中国制造根基。

规模持续扩张 大国重器亮点纷呈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制造业水平上。包含工业母机、工程机械等在内的装备工业,是大国制造的坚实支撑。十年来,我国装备工业规模实力进一步壮大,有效增强了中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2021年,装备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0万亿元,同比增长18.58%。

十年来,我国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领域创新迈上台阶。C919试飞、“蛟龙”潜海……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不断攀上新高度。与此同时,电力、石油石化等大型装备加快发展,工程机械行业加快提质增效,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领域建设需要。

“我国已形成22大类工程机械产品,成为产品类别和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工程机械国内市场满足率从2012年的不到90%提高到目前的96%以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王振说,装备工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特别是今年以来,装备工业克服疫情影响率先回升,拉动制造业较快恢复,这彰显了产业的地位和优势,也折射出稳健的发展潜能。

基础不断夯实 创新能力提升

工业母机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石。我国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为抓手,组织开展创新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工信部数据显示,在工业母机行业,目前已突破全数字化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多轴联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从无到有,在国产机床中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1.9%。”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说。

加快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工业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

8月31日,由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5.0T磁共振成像系统获批上市。截至目前,联影医疗已实现全线高性能医学影像、放疗产品核心部件及整机的自主研发与制造。联影医疗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扩充高端医学影像装备产能,加快产品和技术升级,提高核心部件国产化水平。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医疗装备相关企业370万余家。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2021年我国医疗装备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2%,医疗装备基本满足我国医疗卫生健康等领域的需求。

“我们聚焦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基础领域创新突破,实施工业强基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攻克一批制约发展的工艺、技术和产品。”王卫明说,装备工业基础不断夯实,为制造业的发展积蓄潜力。

以产业链为抓手 推进装备高质量发展

我国装备工业处在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但也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环境尚需改善等问题。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产业链为抓手,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动细分领域强链补链。“比如,部分高档数控产品在设计水平、质量、精度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左世全说,下一步要在做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制定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计划,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重点产业领域,全面提升工业母机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加快培育优质企业。工信部提出,支持企业深耕细分行业,加快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在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

“装备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其数字化转型成为牢牢掌握装备制造主导权、开辟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的必然选择。”王卫明说,工信部将制定发布专项政策文件,加快推动装备数字化发展,加快智能装备工程化和产业化。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装备工业稳健发展,夯实中国制造根基

2022-09-08 06:34:13 来源:

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记者 张辛欣)2012年至2021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始终保持中高速;至2021年底,装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0.51万家,比2012年增长近45.30%;造船三大指标保持领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近日工信部举行的“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系列数据折射我国装备工业十年来走过的非凡历程。

装备工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备工业发展。补短板、谋创新、促转型,装备工业稳健发展,不断筑牢中国制造根基。

规模持续扩张 大国重器亮点纷呈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制造业水平上。包含工业母机、工程机械等在内的装备工业,是大国制造的坚实支撑。十年来,我国装备工业规模实力进一步壮大,有效增强了中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2021年,装备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0万亿元,同比增长18.58%。

十年来,我国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领域创新迈上台阶。C919试飞、“蛟龙”潜海……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不断攀上新高度。与此同时,电力、石油石化等大型装备加快发展,工程机械行业加快提质增效,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领域建设需要。

“我国已形成22大类工程机械产品,成为产品类别和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工程机械国内市场满足率从2012年的不到90%提高到目前的96%以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王振说,装备工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特别是今年以来,装备工业克服疫情影响率先回升,拉动制造业较快恢复,这彰显了产业的地位和优势,也折射出稳健的发展潜能。

基础不断夯实 创新能力提升

工业母机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石。我国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为抓手,组织开展创新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工信部数据显示,在工业母机行业,目前已突破全数字化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多轴联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从无到有,在国产机床中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1.9%。”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说。

加快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工业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

8月31日,由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5.0T磁共振成像系统获批上市。截至目前,联影医疗已实现全线高性能医学影像、放疗产品核心部件及整机的自主研发与制造。联影医疗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扩充高端医学影像装备产能,加快产品和技术升级,提高核心部件国产化水平。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医疗装备相关企业370万余家。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2021年我国医疗装备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2%,医疗装备基本满足我国医疗卫生健康等领域的需求。

“我们聚焦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基础领域创新突破,实施工业强基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攻克一批制约发展的工艺、技术和产品。”王卫明说,装备工业基础不断夯实,为制造业的发展积蓄潜力。

以产业链为抓手 推进装备高质量发展

我国装备工业处在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但也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环境尚需改善等问题。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产业链为抓手,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动细分领域强链补链。“比如,部分高档数控产品在设计水平、质量、精度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左世全说,下一步要在做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制定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计划,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重点产业领域,全面提升工业母机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加快培育优质企业。工信部提出,支持企业深耕细分行业,加快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在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

“装备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其数字化转型成为牢牢掌握装备制造主导权、开辟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的必然选择。”王卫明说,工信部将制定发布专项政策文件,加快推动装备数字化发展,加快智能装备工程化和产业化。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翁小荔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