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十年来重庆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制造强市发展战略,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化工业体系加快构建,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十年来重庆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

来源:上游新闻2022-10-01

9月30日,重庆市统计局发布《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工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制造强市发展战略,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化工业体系加快构建,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2013—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7.5%。

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2.6%

《报告》称,十年来,重庆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总量连创新高。2012年,重庆全口径工业增加值为4291.40亿元,2014年突破5千亿;2017年达到6千亿;2021年突破至7888.68亿元。同时,生产增速也高于全国水平,2013—2021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年均增速2.5个百分点。2021年,重庆全口径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占GDP比重为28.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2.6%,是全市经济稳步增长的有力支撑。

重庆工业企业队伍也在逐步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4985家增加至2021年的7098 家;营业收入超50亿的企业由24家增加到51家,超100亿元的企业由13家增加到27家;营业收入由13128.35亿元增加至27118.94亿元;资产总计由11113.36亿元增加至24310.81亿元;利润总额由645.39亿元增加到1877.55亿元,分别增长了1.1倍、1.2倍和1.9倍。

同时,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例如,至2021年底,笔记本电脑年产量达9385.29万台,比2012年增长1.3倍,全球每三台笔记本电脑中有一台产自重庆;集成电路54.78亿块,是2012年的124.9倍;液晶显示屏3.65亿片,智能手表1847.27万个,实现从无到有。从市场占有率看,2021年我市生产的汽车、摩托车、微型计算机设备和手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占比分别达到7.5%、17.0%、23.0%和6.7%。

除了规模不断壮大,十年来,重庆工业运行质量也实现稳步提升,企业效益不断改善。

2013-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7.5%,主营业务营业收入利润率从4.7%提高到6.9%,高于同期全国水平。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77.55亿元,比2012年增长1.9倍;全员劳动生产率41.9万元/人·年,比2012年提高16.4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从2013年的79.0%下降到2021年的77.6%,平均利用率为76.4%。2021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46元,比2012年减少1.18元。

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现 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报告》表示,十年来,重庆规模以上工业结构逐步由“双轮驱动”向“多点支撑”转变,按增加值总量排序,前三大行业由2012年的汽车、消费品、材料转变为2021年的材料、消费品和电子产业。

同时,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高端制造快速增长。

2021年,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1%和18.2%,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7.4和7.5个百分点;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9.1%和28.9%,分别比2016年提高了4.1和12.6个百分点,有力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规上数字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49.11亿元,占规上数字产业增加值的61.4%,比上年增长29.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5.5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市级绿色工厂171家、国家绿色工厂52家、绿色设计产品48种、绿色供应链5条。

从经济类型来看,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逐步形成。

十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企业迅猛发展,2021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0.7% ,在规上工业中占比为82.4%,工业总产值增长16.5%,占规上工业的75.1%,比2012年提高11.8个百分点,是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2021年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1%,高于规上工业0.4个百分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私营企业个数为5380家,比2012年增加2233家。

技术创新加快 创新驱动形成新优势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十年来,重庆创新主体和平台显著增加,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报告》显示,十年来,重庆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升全市工业产品竞争力。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424.53亿元,比2012年增加307.43亿元,占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的70.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54%。全市工业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2012-2021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4.3%,高于同期工业投资增速1.7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从2012年的16.2%提高到2021年34.6%。

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带动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分别达到30%和45%左右。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联合微电子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建成投用。累计建成10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其中长安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居行业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发展中,智能化发展战略为全市工业经济增添了强劲助力,构筑出了产业发展新优势。

《报告》显示,重庆已累计实施4700余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126个智能工厂和733个数字化车间,示范项目建成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9.8%,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2.5%,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19.5%。“两化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指数达到60.7,位列全国第7位。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十年来重庆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

2022-10-01 06:30:39 来源:

9月30日,重庆市统计局发布《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工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制造强市发展战略,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化工业体系加快构建,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2013—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7.5%。

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2.6%

《报告》称,十年来,重庆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总量连创新高。2012年,重庆全口径工业增加值为4291.40亿元,2014年突破5千亿;2017年达到6千亿;2021年突破至7888.68亿元。同时,生产增速也高于全国水平,2013—2021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年均增速2.5个百分点。2021年,重庆全口径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占GDP比重为28.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2.6%,是全市经济稳步增长的有力支撑。

重庆工业企业队伍也在逐步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4985家增加至2021年的7098 家;营业收入超50亿的企业由24家增加到51家,超100亿元的企业由13家增加到27家;营业收入由13128.35亿元增加至27118.94亿元;资产总计由11113.36亿元增加至24310.81亿元;利润总额由645.39亿元增加到1877.55亿元,分别增长了1.1倍、1.2倍和1.9倍。

同时,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例如,至2021年底,笔记本电脑年产量达9385.29万台,比2012年增长1.3倍,全球每三台笔记本电脑中有一台产自重庆;集成电路54.78亿块,是2012年的124.9倍;液晶显示屏3.65亿片,智能手表1847.27万个,实现从无到有。从市场占有率看,2021年我市生产的汽车、摩托车、微型计算机设备和手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占比分别达到7.5%、17.0%、23.0%和6.7%。

除了规模不断壮大,十年来,重庆工业运行质量也实现稳步提升,企业效益不断改善。

2013-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7.5%,主营业务营业收入利润率从4.7%提高到6.9%,高于同期全国水平。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77.55亿元,比2012年增长1.9倍;全员劳动生产率41.9万元/人·年,比2012年提高16.4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从2013年的79.0%下降到2021年的77.6%,平均利用率为76.4%。2021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46元,比2012年减少1.18元。

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现 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报告》表示,十年来,重庆规模以上工业结构逐步由“双轮驱动”向“多点支撑”转变,按增加值总量排序,前三大行业由2012年的汽车、消费品、材料转变为2021年的材料、消费品和电子产业。

同时,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高端制造快速增长。

2021年,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1%和18.2%,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7.4和7.5个百分点;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9.1%和28.9%,分别比2016年提高了4.1和12.6个百分点,有力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规上数字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49.11亿元,占规上数字产业增加值的61.4%,比上年增长29.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5.5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市级绿色工厂171家、国家绿色工厂52家、绿色设计产品48种、绿色供应链5条。

从经济类型来看,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逐步形成。

十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企业迅猛发展,2021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0.7% ,在规上工业中占比为82.4%,工业总产值增长16.5%,占规上工业的75.1%,比2012年提高11.8个百分点,是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2021年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1%,高于规上工业0.4个百分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私营企业个数为5380家,比2012年增加2233家。

技术创新加快 创新驱动形成新优势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十年来,重庆创新主体和平台显著增加,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报告》显示,十年来,重庆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升全市工业产品竞争力。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424.53亿元,比2012年增加307.43亿元,占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的70.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54%。全市工业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2012-2021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4.3%,高于同期工业投资增速1.7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从2012年的16.2%提高到2021年34.6%。

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带动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分别达到30%和45%左右。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联合微电子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建成投用。累计建成10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其中长安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居行业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发展中,智能化发展战略为全市工业经济增添了强劲助力,构筑出了产业发展新优势。

《报告》显示,重庆已累计实施4700余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126个智能工厂和733个数字化车间,示范项目建成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9.8%,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2.5%,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19.5%。“两化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指数达到60.7,位列全国第7位。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陶龙鑫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