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发展和转移有其自身规律。为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份额,资本往往会主动调整全球生产能力布局,向低成本地区流动。

金观平: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2-10-07

近年来,对于中国制造业转移的讨论热度不减。对此,我们不必担忧,但也不能轻视。一方面要认识到,制造业外迁、产业链转移是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全球化和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要加快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发展和转移有其自身规律。为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份额,资本往往会主动调整全球生产能力布局,向低成本地区流动。我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以及高效的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应用等优势,仍是当今世界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热土。

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稳定面临较大挑战。同时,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需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的战略纵深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亟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实践证明,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有利于拓展制造业新空间,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有助于引导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发展的乘数效应。

随着区域间产业转移深入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地区间发展差距已进一步缩小。数据表明,近年来,通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中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部地区聚焦工程机械、智能语音、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培育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地区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近10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四大板块中位居第一,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上升,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要明确“转什么”“谁承接”“如何承接”。要尊重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要加强政府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政策引导,提出制造业转移和承接的重点方向、重点产业。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因业施策、因地制宜,巩固优势、错位发展。从产业维度看,结合不同行业的特性和发展阶段,聚焦增强产业链根植性和完整性,可以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向满足其发展条件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从区域维度看,则要引导各地统筹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发展基础、能耗双控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比如,鼓励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承接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产业有序转移重在承接。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在人才、物流、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城市群内部产业协同能力较弱,要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环境优化,完善产业转移工作的各项配套措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力。尤其是要强化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产业转移合作的金融产品,研究支持地方在风险可控和坚持市场化前提下,设立产业转移基金;破解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问题,鼓励产业转出地和承接地建立产值、收益、用地等指标分享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优化证照登记、信息对接等政务服务,多措并举,增强企业投资和转移意愿,提升中西部产业承接能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金观平: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

2022-10-07 06:30:26 来源:

近年来,对于中国制造业转移的讨论热度不减。对此,我们不必担忧,但也不能轻视。一方面要认识到,制造业外迁、产业链转移是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全球化和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要加快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发展和转移有其自身规律。为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份额,资本往往会主动调整全球生产能力布局,向低成本地区流动。我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以及高效的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应用等优势,仍是当今世界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热土。

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稳定面临较大挑战。同时,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需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的战略纵深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亟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实践证明,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有利于拓展制造业新空间,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有助于引导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发展的乘数效应。

随着区域间产业转移深入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地区间发展差距已进一步缩小。数据表明,近年来,通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中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部地区聚焦工程机械、智能语音、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培育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地区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近10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四大板块中位居第一,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上升,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要明确“转什么”“谁承接”“如何承接”。要尊重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要加强政府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政策引导,提出制造业转移和承接的重点方向、重点产业。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因业施策、因地制宜,巩固优势、错位发展。从产业维度看,结合不同行业的特性和发展阶段,聚焦增强产业链根植性和完整性,可以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向满足其发展条件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从区域维度看,则要引导各地统筹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发展基础、能耗双控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比如,鼓励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承接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产业有序转移重在承接。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在人才、物流、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城市群内部产业协同能力较弱,要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环境优化,完善产业转移工作的各项配套措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力。尤其是要强化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产业转移合作的金融产品,研究支持地方在风险可控和坚持市场化前提下,设立产业转移基金;破解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问题,鼓励产业转出地和承接地建立产值、收益、用地等指标分享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优化证照登记、信息对接等政务服务,多措并举,增强企业投资和转移意愿,提升中西部产业承接能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佩兰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