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对于历史长河是弹指一挥间,对于人生旅途却近乎小半程。在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有一批中年员工,从豆蔻年华到知命之年,他们见证了农行一代代跨越、一次次转型。
在企业发展中,他们由懵懂少年成长为“中流砥柱”,在工作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凝聚中国梦,承载企业情。从荣昌到石柱,从綦江到巫溪,在重庆农行44个分支行,数千名员工中,将记录25人,有柜员、大堂助理、档案管理员,也有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
记者们通过一系列报道,串起一支重庆农行员工精神的梦之队。他们与农行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真诚服务、爱岗敬业、努力上进的企业精神,为重庆农行增强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着重庆农行的“辨识度”。
东方现出丝丝鱼肚白,青草沾染上晨露,偶有两声鸟啼,空灵悠远。仙女山脚下的菜市场里,买卖声让宁静的清晨热闹起来。“青椒今天好多钱一斤?”人群中现出一个精干的身影,正与老乡攀谈。傅小康,中国农业银行重庆武隆支行营业部三农客户经理,今年,是老傅在仙女山流动网点度过的第七个年头。
仙女山来了位“财神爷”
每逢1、4、7号仙女镇赶集的日子,仙女山的流动网点就显得格外热闹。早上八点,老傅和同事们一道准时出现在网点,几名早已等候在此的村民立即围了上来。老傅推开网点的卷帘门,开始紧张忙碌的工作:为农户办理现场制卡、申请贷款、还款等业务,将贴心的金融服务送到老乡们的身边。
老傅是附近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热心肠。他将贷款利率、额度、流程送上田间地头,乡亲们第一时间就能掌握信贷政策的最新动向。在老乡们看来,傅小康就是“财神爷”。
2008年,老傅调入武隆支行营业部从事信贷工作。在这之前,老傅已经在农行工作了17年,先后在营业所做过会计、出纳和保卫员。两年后,全行大力推广农户小额贷款业务,老傅担任三农客户经理,成为仙女山流动网点服务小组的一员。
老傅之前从没接触过信贷领域,算是“半路出家”,为了尽快熟悉业务,老傅加班翻看专业书籍,四处向人请教。
时任武隆农行信贷管理部部门经理的杨晓卫对傅小康印象十分深刻,“傅小康经常来我这串门儿,他会一条一条、仔仔细细地把信贷制度理解透,而且他有自己的判断,会辩证地思考我给他讲的东西,不会人云亦云。”
傅小康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同事的一致好评。营业部的陈霞告诉记者,“我经常在下班后,还看见他在单位看书学习,问他怎么还不回家,他回答说‘我还有好几个问题没弄明白!’”
为了实地走访,收集资料和宣讲业务,老傅隔山差五就往乡里跑。仙女山的许多村子汽车都难以通行,老傅就靠着一双腿进出各个村。最为繁忙的时候,老傅要七八点才能回家,一天下来,两条腿酸痛不堪,脚上都磨起了血泡。
为了尽快在乡亲们中间“混个脸熟”,老傅也没少下功夫。下乡办事,看着老乡们围坐在一起抽叶子烟,老傅也学着抽了起来。
老傅到现在还清楚记得,第一次抽叶子烟的时候,那辛辣刺激的味道呛得自己眼泪直流。学会抽叶子烟之后,遇到围坐在一起的乡亲,老傅也时常卷起一根,找老乡借个火,加入他们的行列。
银行网点的农产品“专家”
在逐步熟悉业务的过程中,老傅发现,仅仅掌握业务的知识理论是不够的。自己还需要懂得农业知识,运用农业生产的规律,才能更准确地定位业务群体,分析其还款能力,同时切实帮助到乡亲们。
每个月,无论是否买菜,老傅都会去菜市场逛逛,询问蔬菜价格;回到家,央视7套的《致富经》几乎成了老傅的必看节目,老傅会结合节目内容与实际情况,思考适合仙女山当地发展的种养殖项目和方向;此外,老傅还会经常浏览一些农产品交易的网站,全面掌握各类农副产品的市场行情。
老傅的知识库一天天充实起来,从最初一个单纯办理贷款业务的三农客户经理,成为了种养殖技术到农家乐经营的百事通,被乡亲们视作“傅专家”。
每当老傅下乡,老乡们便闻风而来,咨询问题。大家坐在一块儿,听“傅专家”答疑解惑,人越聚越多,大家七嘴八舌,越聊越热闹……
“我想在山上(仙女山)开农家乐,要注意些啥子问题?”
“仙女山上很多消费者是老年人,你就要了解,哪些农产品对老年人身体好,要做能够吸引他们的饭菜,还要会讲故事……”
“我想办养鸡场,以前没养过,我要注意些啥子?”
“养鸡风险高,第一个阶段一定要注意室内室外的温差,如果温差很大,鸡苗很容易死亡……”
在日常工作中,老傅也结识了许多种养殖大户。双河镇的李华军是一把养鸡好手,老傅便牵线搭桥,让农户去学习李华军的成熟经验。
渐渐地,老傅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哪家吃刨猪汤,定少不了他的份儿。
将心比心,七年信贷无逾期
农业银行武隆支行有20位客户经理从事收发贷款的工作,但老傅,是唯一享有“特权”的客户经理。
武隆支行副行长杨冰封与老傅已经共事20多年,他告诉记者:只有傅小康一个人,拥有放信用贷款十万元的权限。
王代明是老傅同事,曾和老傅一起下乡,他对记者说:“傅小康是各个村的大红人,和村民关系非常好,好多村民办事只认他,贷款也还的很准时。”
老傅告诉记者,刚来仙女山那会儿,业务可没有现在这么顺利。
“因为人们的信用意识不高,觉得早一点晚一点还贷款没什么。”
仙女山海拔高,冬季气温经常在零下,老傅最不愿意冬天去收款:站在客户门口冷的直打哆嗦,还会经常遭遇闭门羹。
老傅的解决之道,是将心比心。“要真心实意地为别人着想,自己首先要诚信、诚心,让别人能感受到你的真诚。”
老客户陈大华贷款逾期,傅小康在电话里得知陈大华生病,正在重庆住院。傅小康自掏腰包200元去探望陈大华,其妻送来一只公鸡表示答谢,傅小康推托不过,又硬塞给陈大华的妻子300元。陈大华出院后,立马把贷款还了。
七年的信贷工作中,尖酸刺耳的话老傅没少听:别人辛苦卖菜你还要钱……;各种状况老傅没少遇:“躲猫猫的”、耍无奈的……。七年里,老傅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1000万元,在将心比心的服务之下,所发放贷款无一笔不良记录;七年里,老傅共扶持1600多户农民发展致富产业,多位农户顺利脱贫,过上了小康生活。
菜农缪传海找到老傅的时候,卖菜赚的钱只够家里6口人的温饱。
“我想贷款,租别人流转的土地扩大种菜规模。”缪传海告诉傅小康。在实地考察与交流之后,缪传海吃苦耐劳、为人实在的品格深深感染了老傅,几年里,老傅陆续贷款18万给缪传海。如今缪传海开始经营农家乐,已经从平房搬进了三层新居……
半路出家的老傅,如今已经深深爱上了客户经理这个岗位。看着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老傅很欣慰,责任感与使命感愈加强烈。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在三农服务阵地上摸爬滚打七年,老傅用兢兢业业的态度、默默奉献的精神,传承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践行共产党员的光荣责任,得到群众和同事的一致认可。今年,老傅荣获劳动者的最高奖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对他七年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
(技术:余松时 美编设计:高斯奇)
20、30年对于历史长河是弹指一挥间,对于人生旅途却近乎小半程。在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有一批中年员工,从豆蔻年华到知命之年,他们见证了农行一代代跨越、一次次转型。
在企业发展中,他们由懵懂少年成长为“中流砥柱”,在工作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凝聚中国梦,承载企业情。从荣昌到石柱,从綦江到巫溪,在重庆农行44个分支行,数千名员工中,将记录25人,有柜员、大堂助理、档案管理员,也有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
记者们通过一系列报道,串起一支重庆农行员工精神的梦之队。他们与农行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真诚服务、爱岗敬业、努力上进的企业精神,为重庆农行增强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着重庆农行的“辨识度”。
东方现出丝丝鱼肚白,青草沾染上晨露,偶有两声鸟啼,空灵悠远。仙女山脚下的菜市场里,买卖声让宁静的清晨热闹起来。“青椒今天好多钱一斤?”人群中现出一个精干的身影,正与老乡攀谈。傅小康,中国农业银行重庆武隆支行营业部三农客户经理,今年,是老傅在仙女山流动网点度过的第七个年头。
仙女山来了位“财神爷”
每逢1、4、7号仙女镇赶集的日子,仙女山的流动网点就显得格外热闹。早上八点,老傅和同事们一道准时出现在网点,几名早已等候在此的村民立即围了上来。老傅推开网点的卷帘门,开始紧张忙碌的工作:为农户办理现场制卡、申请贷款、还款等业务,将贴心的金融服务送到老乡们的身边。
老傅是附近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热心肠。他将贷款利率、额度、流程送上田间地头,乡亲们第一时间就能掌握信贷政策的最新动向。在老乡们看来,傅小康就是“财神爷”。
2008年,老傅调入武隆支行营业部从事信贷工作。在这之前,老傅已经在农行工作了17年,先后在营业所做过会计、出纳和保卫员。两年后,全行大力推广农户小额贷款业务,老傅担任三农客户经理,成为仙女山流动网点服务小组的一员。
老傅之前从没接触过信贷领域,算是“半路出家”,为了尽快熟悉业务,老傅加班翻看专业书籍,四处向人请教。
时任武隆农行信贷管理部部门经理的杨晓卫对傅小康印象十分深刻,“傅小康经常来我这串门儿,他会一条一条、仔仔细细地把信贷制度理解透,而且他有自己的判断,会辩证地思考我给他讲的东西,不会人云亦云。”
傅小康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同事的一致好评。营业部的陈霞告诉记者,“我经常在下班后,还看见他在单位看书学习,问他怎么还不回家,他回答说‘我还有好几个问题没弄明白!’”
为了实地走访,收集资料和宣讲业务,老傅隔山差五就往乡里跑。仙女山的许多村子汽车都难以通行,老傅就靠着一双腿进出各个村。最为繁忙的时候,老傅要七八点才能回家,一天下来,两条腿酸痛不堪,脚上都磨起了血泡。
为了尽快在乡亲们中间“混个脸熟”,老傅也没少下功夫。下乡办事,看着老乡们围坐在一起抽叶子烟,老傅也学着抽了起来。
老傅到现在还清楚记得,第一次抽叶子烟的时候,那辛辣刺激的味道呛得自己眼泪直流。学会抽叶子烟之后,遇到围坐在一起的乡亲,老傅也时常卷起一根,找老乡借个火,加入他们的行列。
银行网点的农产品“专家”
在逐步熟悉业务的过程中,老傅发现,仅仅掌握业务的知识理论是不够的。自己还需要懂得农业知识,运用农业生产的规律,才能更准确地定位业务群体,分析其还款能力,同时切实帮助到乡亲们。
每个月,无论是否买菜,老傅都会去菜市场逛逛,询问蔬菜价格;回到家,央视7套的《致富经》几乎成了老傅的必看节目,老傅会结合节目内容与实际情况,思考适合仙女山当地发展的种养殖项目和方向;此外,老傅还会经常浏览一些农产品交易的网站,全面掌握各类农副产品的市场行情。
老傅的知识库一天天充实起来,从最初一个单纯办理贷款业务的三农客户经理,成为了种养殖技术到农家乐经营的百事通,被乡亲们视作“傅专家”。
每当老傅下乡,老乡们便闻风而来,咨询问题。大家坐在一块儿,听“傅专家”答疑解惑,人越聚越多,大家七嘴八舌,越聊越热闹……
“我想在山上(仙女山)开农家乐,要注意些啥子问题?”
“仙女山上很多消费者是老年人,你就要了解,哪些农产品对老年人身体好,要做能够吸引他们的饭菜,还要会讲故事……”
“我想办养鸡场,以前没养过,我要注意些啥子?”
“养鸡风险高,第一个阶段一定要注意室内室外的温差,如果温差很大,鸡苗很容易死亡……”
在日常工作中,老傅也结识了许多种养殖大户。双河镇的李华军是一把养鸡好手,老傅便牵线搭桥,让农户去学习李华军的成熟经验。
渐渐地,老傅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哪家吃刨猪汤,定少不了他的份儿。
将心比心,七年信贷无逾期
农业银行武隆支行有20位客户经理从事收发贷款的工作,但老傅,是唯一享有“特权”的客户经理。
武隆支行副行长杨冰封与老傅已经共事20多年,他告诉记者:只有傅小康一个人,拥有放信用贷款十万元的权限。
王代明是老傅同事,曾和老傅一起下乡,他对记者说:“傅小康是各个村的大红人,和村民关系非常好,好多村民办事只认他,贷款也还的很准时。”
老傅告诉记者,刚来仙女山那会儿,业务可没有现在这么顺利。
“因为人们的信用意识不高,觉得早一点晚一点还贷款没什么。”
仙女山海拔高,冬季气温经常在零下,老傅最不愿意冬天去收款:站在客户门口冷的直打哆嗦,还会经常遭遇闭门羹。
老傅的解决之道,是将心比心。“要真心实意地为别人着想,自己首先要诚信、诚心,让别人能感受到你的真诚。”
老客户陈大华贷款逾期,傅小康在电话里得知陈大华生病,正在重庆住院。傅小康自掏腰包200元去探望陈大华,其妻送来一只公鸡表示答谢,傅小康推托不过,又硬塞给陈大华的妻子300元。陈大华出院后,立马把贷款还了。
七年的信贷工作中,尖酸刺耳的话老傅没少听:别人辛苦卖菜你还要钱……;各种状况老傅没少遇:“躲猫猫的”、耍无奈的……。七年里,老傅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1000万元,在将心比心的服务之下,所发放贷款无一笔不良记录;七年里,老傅共扶持1600多户农民发展致富产业,多位农户顺利脱贫,过上了小康生活。
菜农缪传海找到老傅的时候,卖菜赚的钱只够家里6口人的温饱。
“我想贷款,租别人流转的土地扩大种菜规模。”缪传海告诉傅小康。在实地考察与交流之后,缪传海吃苦耐劳、为人实在的品格深深感染了老傅,几年里,老傅陆续贷款18万给缪传海。如今缪传海开始经营农家乐,已经从平房搬进了三层新居……
半路出家的老傅,如今已经深深爱上了客户经理这个岗位。看着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老傅很欣慰,责任感与使命感愈加强烈。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在三农服务阵地上摸爬滚打七年,老傅用兢兢业业的态度、默默奉献的精神,传承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践行共产党员的光荣责任,得到群众和同事的一致认可。今年,老傅荣获劳动者的最高奖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对他七年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
(技术:余松时 美编设计:高斯奇)
开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