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对于历史长河是弹指一挥间,对于人生旅途却近乎小半程。在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有一批中年员工,从豆蔻年华到知命之年,他们见证了农行一代代跨越、一次次转型。
在企业发展中,他们由懵懂少年成长为“中流砥柱”,在工作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凝聚中国梦,承载企业情。从荣昌到石柱,从綦江到巫溪,在重庆农行44个分支行,数千名员工中,将记录25人,有柜员、大堂助理、档案管理员,也有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
记者们通过一系列报道,串起一支重庆农行员工精神的梦之队。他们与农行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真诚服务、爱岗敬业、努力上进的企业精神,为重庆农行增强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着重庆农行的“辨识度”。
他爱岗敬业,敢做行业先驱;他坚守原则,树立榜样,不做金钱奴隶;他乐于助人,做好传帮带,处处献爱心。他就是云阳支行公司部客户经理向文革。
适应性强 认真细致工作
老向的父母皆是共产党员,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中,老向印象最深的,是“做人要能吃亏,讲诚信。”
老向父亲在农行任职,父母也想他进入农行。1984年,经过考核,老向进入了农行,那一年,他刚满18岁。
初入农行,老向怀着一腔热血,但因为年轻缺乏经验,还是遭遇了一些挫折。到1999年,历经15年打磨之后,同事们惊讶地发现,老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曾经那个好高骛远的年轻小伙,如今已变得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起来。
老向做客户经理工作,他耐心细致地做方案,想到客户前头。支行安排他去做柜员,老向依旧服从组织安排,认真地干。他总是迅速转变角色,时常加班加点,很快便适应新的岗位。刚做柜员第一年,老向就被支行评选为优秀柜员。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做柜员一年后,老向被组织安排至新的岗位:科技电子岗。2000年,正值银行业务由单机到联网,银行正大力普及计算机,加之遇上支行从老城整体搬迁至新城,建设新机房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老向回忆,当时自己和同事两个人需要负责支行10余个网点的机房建设,有时需要半夜奔赴乡里解决技术问题,最忙的时候要连续加班48个小时。“需要随时待命,整个人就像一根紧绷的弦,到后来饭都不想吃了,只想睡觉。”老向说。。
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支行领导带着饭菜到机房探望老向和他同事,为他们举行一场简单的庆功宴,没曾想吃饭过程中,老向直接倒头睡着了……
老向靠着一股子拼劲,顺利完成了搬迁任务,没有耽误银行的日常业务开展,被农行重庆市分行评为专业先进。
2003年,老向再次调任岗位,负责支行的代理保险和电子银行业务。面对全新的业务岗位,老向认真学习业务技能,迅速成为了该业务的行家里手。
在当时,人们对银保业务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普遍比较抵触。但老向找准切入点,联合保险公司共同推广,逐步得到大众认可。当时的银保业务全市第一单,正是出自老向之手,而支行的第一台柜员机落地,也是他亲自完成。
老向将业务做得有声有色,业绩位列市分行前茅,多次受到上级行表彰。
2006年,老向被支行安排从事对公客户经理,已算是老前辈的他,没有丝毫的架子,主动虚心向同事请教,拜师学艺。为弥补自己专业知识不足的短板,老向还学习了上百本行业相关书籍。在2009年分行开展的“绿色家园”活动中,老向审批发放了全市首笔三农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1.55亿元,被市分行确定为样板推广。
11年间,老向已成为云阳支行公司业务管户最多、金额最大的客户经理,在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评为优秀,2014年至2016年三年间,连续被评为支行“十大优秀员工”。
做好传帮带 树立好榜样
一晃,老向进入农行已30余载,从一名“学徒”,成为了人人尊敬的老同志。老向乐于助人,在做好传帮带上,这位老同志可谓不遗余力。
2012年,支行公司部新调入一批员工,老向成为了他们的师傅。他将年轻员工当做自己的儿女一般看待,把自己多年积攒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
老向教导徒弟们了解客户、熟悉客户,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完成客户经理的尽职调查。短短两三年,徒弟们就已经能独当一面,成为了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老向不止在工作中给予徒弟们指导,在作风上,老向更是为他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自从老向担任客户经理之后,诱惑一下子多了起来。老向一贯坚持的原则是:谈事情就在办公室,每当面对客户的吃请和送礼,他总会认真拒绝,并且规劝客户放弃这种做法。老向笑着说:“自己得罪过不少人哩”。
担任客户经理10多年来,在老向身上没有发生一起人情贷款、违心贷款,因此他所经办的信贷业务也从没有一笔不良贷款发生。
工作中,老向乐于帮助年轻员工,而在生活中,他同样是一位古道热肠的人。
老向常说:“付出何必求回报,但求问心无愧。”
遇上大灾大难,他总是第一时间捐款的那个人;每逢各种慈善活动,他也总是积极参加的那个人。从2008年开始,老向每年的捐款数额从未低于1000元,不仅如此,在45岁以前,他几乎年年都会去义务献血,努力为公益多做一份贡献。
今年,老向51岁,对他来说,这些年的人生经历,可谓跌宕起伏。曾经的老向,满怀热血与抱负,正如同一只羽翼丰满、跃跃欲试的雄鹰。年轻的雄鹰总会遭遇些挫折,在挫折之后才能愈发强大,这些挫折因此成为了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以此为契机,老向沉下心来,几乎在每个岗位上都是硕果累累,在农行闯出了一片天空。一只雄鹰,最终振翅高飞、翱翔天际。
(技术:余松时 美编设计:高斯奇)
20、30年对于历史长河是弹指一挥间,对于人生旅途却近乎小半程。在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有一批中年员工,从豆蔻年华到知命之年,他们见证了农行一代代跨越、一次次转型。
在企业发展中,他们由懵懂少年成长为“中流砥柱”,在工作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凝聚中国梦,承载企业情。从荣昌到石柱,从綦江到巫溪,在重庆农行44个分支行,数千名员工中,将记录25人,有柜员、大堂助理、档案管理员,也有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
记者们通过一系列报道,串起一支重庆农行员工精神的梦之队。他们与农行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真诚服务、爱岗敬业、努力上进的企业精神,为重庆农行增强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着重庆农行的“辨识度”。
他爱岗敬业,敢做行业先驱;他坚守原则,树立榜样,不做金钱奴隶;他乐于助人,做好传帮带,处处献爱心。他就是云阳支行公司部客户经理向文革。
适应性强 认真细致工作
老向的父母皆是共产党员,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中,老向印象最深的,是“做人要能吃亏,讲诚信。”
老向父亲在农行任职,父母也想他进入农行。1984年,经过考核,老向进入了农行,那一年,他刚满18岁。
初入农行,老向怀着一腔热血,但因为年轻缺乏经验,还是遭遇了一些挫折。到1999年,历经15年打磨之后,同事们惊讶地发现,老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曾经那个好高骛远的年轻小伙,如今已变得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起来。
老向做客户经理工作,他耐心细致地做方案,想到客户前头。支行安排他去做柜员,老向依旧服从组织安排,认真地干。他总是迅速转变角色,时常加班加点,很快便适应新的岗位。刚做柜员第一年,老向就被支行评选为优秀柜员。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做柜员一年后,老向被组织安排至新的岗位:科技电子岗。2000年,正值银行业务由单机到联网,银行正大力普及计算机,加之遇上支行从老城整体搬迁至新城,建设新机房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老向回忆,当时自己和同事两个人需要负责支行10余个网点的机房建设,有时需要半夜奔赴乡里解决技术问题,最忙的时候要连续加班48个小时。“需要随时待命,整个人就像一根紧绷的弦,到后来饭都不想吃了,只想睡觉。”老向说。。
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支行领导带着饭菜到机房探望老向和他同事,为他们举行一场简单的庆功宴,没曾想吃饭过程中,老向直接倒头睡着了……
老向靠着一股子拼劲,顺利完成了搬迁任务,没有耽误银行的日常业务开展,被农行重庆市分行评为专业先进。
2003年,老向再次调任岗位,负责支行的代理保险和电子银行业务。面对全新的业务岗位,老向认真学习业务技能,迅速成为了该业务的行家里手。
在当时,人们对银保业务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普遍比较抵触。但老向找准切入点,联合保险公司共同推广,逐步得到大众认可。当时的银保业务全市第一单,正是出自老向之手,而支行的第一台柜员机落地,也是他亲自完成。
老向将业务做得有声有色,业绩位列市分行前茅,多次受到上级行表彰。
2006年,老向被支行安排从事对公客户经理,已算是老前辈的他,没有丝毫的架子,主动虚心向同事请教,拜师学艺。为弥补自己专业知识不足的短板,老向还学习了上百本行业相关书籍。在2009年分行开展的“绿色家园”活动中,老向审批发放了全市首笔三农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1.55亿元,被市分行确定为样板推广。
11年间,老向已成为云阳支行公司业务管户最多、金额最大的客户经理,在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评为优秀,2014年至2016年三年间,连续被评为支行“十大优秀员工”。
做好传帮带 树立好榜样
一晃,老向进入农行已30余载,从一名“学徒”,成为了人人尊敬的老同志。老向乐于助人,在做好传帮带上,这位老同志可谓不遗余力。
2012年,支行公司部新调入一批员工,老向成为了他们的师傅。他将年轻员工当做自己的儿女一般看待,把自己多年积攒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
老向教导徒弟们了解客户、熟悉客户,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完成客户经理的尽职调查。短短两三年,徒弟们就已经能独当一面,成为了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老向不止在工作中给予徒弟们指导,在作风上,老向更是为他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自从老向担任客户经理之后,诱惑一下子多了起来。老向一贯坚持的原则是:谈事情就在办公室,每当面对客户的吃请和送礼,他总会认真拒绝,并且规劝客户放弃这种做法。老向笑着说:“自己得罪过不少人哩”。
担任客户经理10多年来,在老向身上没有发生一起人情贷款、违心贷款,因此他所经办的信贷业务也从没有一笔不良贷款发生。
工作中,老向乐于帮助年轻员工,而在生活中,他同样是一位古道热肠的人。
老向常说:“付出何必求回报,但求问心无愧。”
遇上大灾大难,他总是第一时间捐款的那个人;每逢各种慈善活动,他也总是积极参加的那个人。从2008年开始,老向每年的捐款数额从未低于1000元,不仅如此,在45岁以前,他几乎年年都会去义务献血,努力为公益多做一份贡献。
今年,老向51岁,对他来说,这些年的人生经历,可谓跌宕起伏。曾经的老向,满怀热血与抱负,正如同一只羽翼丰满、跃跃欲试的雄鹰。年轻的雄鹰总会遭遇些挫折,在挫折之后才能愈发强大,这些挫折因此成为了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以此为契机,老向沉下心来,几乎在每个岗位上都是硕果累累,在农行闯出了一片天空。一只雄鹰,最终振翅高飞、翱翔天际。
(技术:余松时 美编设计:高斯奇)
开篇语